如果说汽车是机械与工业的代表,那么二次元则是幻想与情绪的集体表达。当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在BilibiliWorld 2025(BW)这一全国顶尖的ACG文化盛典上交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作为唯一深度参与本届BW的汽车品牌,领克用一次次元化的沉浸式呈现给出了答案。
此次活动中,领克不仅展示了旗下三款代表车型,更以痛车、IP联名、互动装置和打卡任务构建了一场完整的品牌“文化秀场”,试图在Z世代的语境中,以年轻人的方式重新讲述“什么是汽车品牌”。
展台不只是展示,更是情绪与语言的入口
在BW现场,领克的展区从构建之初就不是以传统“车展”思路打造,而是朝着沉浸感与互动性齐驱并进的方向延展。从“次元破壁”这一视觉主题出发,整个空间设计加入大量未来科技符号、潮流动效以及动漫语言,意在模糊产品展示与文化参与的边界。
Z20、07 EM-P与03冠军版三款主推车型依次陈列,却并非以冷冰冰的产品参数博关注,而是分别对应不同内容场景:Z20象征未来出行的纯电美学,07 EM-P则强调科技+东方元素的混动格调,03冠军版则聚焦年轻人的速度想象与个性外放。
这套逻辑下的产品不是单纯“站在那里”,而是通过场景嵌入、IP视觉融合和用户任务参与,让“车”成为连接品牌与观众的一道通路,承担了情绪共鸣与文化触点的双重角色。
三款风格各异的痛车,打破传统车企美学界限
“痛车”作为二次元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近年来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领克此次将其作为重要传播支点,不仅体现出对文化语言的理解,更展示出品牌调性的开放与融合。
领克Z20痛车以电影《神奇4侠:初露锋芒》为灵感源泉,车身涂装采用角色剪影和主色调演绎,打造出既年轻又富有未来感的纯电气质。与此同时,领克07 EM-P与游戏《明末渊虚之羽》的联名版本,则以东方幻想为设计核心,用古典线条搭配车体曲面,带出科技与神秘共存的调性。
领克03冠军版作为领克运动性能代表车型,则以“次元破壁”核心概念打造特别版痛车,融合B站文化元素、立体几何与动漫图腾,强化其潮流属性。三款痛车风格各异,但均实现了品牌语言与年轻圈层的深度适配,成为展会现场的热门打卡点和社交平台的视觉焦点。
打卡任务机制:把“看车”变成“玩车”的闭环体验
为了让参与者真正“玩进来”,领克设计了一条环环相扣的打卡任务线,让观众通过完成互动站点任务获得贴纸奖励,从而实现线下行为与品牌记忆的深度绑定。
活动从接待区的“打卡卡”发放开始,观众可依次完成CO:PHOTO拍照、CO:RACING竞速挑战等多个环节。其中,CO:PHOTO区域提供专业摄影与定制报纸印刷服务,将年轻用户对“记录感”的偏好融入内容设计;而CO:RACING赛车模拟器区域,则以竞速圈速挑战激发现场参与热情,同时间接强化了用户对03冠军版性能的感知。
最终,集齐贴纸后可前往兑换区领取包括限量环保袋、IP联名贴纸、专属挂件等在内的多种周边礼品。打卡机制不仅提升了活动参与度,也形成了一条“从好奇—体验—互动—分享”的品牌沉浸式路径。
从品牌传播角度看,这次BW之行是一次深度的内容测试场。领克没有将自己摆在高冷的工业品牌位置,而是主动走进年轻人活跃的文化生态中,以内容角色而非广告主的姿态展开对话。
展台设置、IP联动、痛车设计、打卡机制,这些策略本质上都在追求一个目标:让Z世代不觉得“领克是来卖车的”,而是一个“和我说同一种语言”的文化参与者。这种去中心化的品牌表达方式,正是当前品牌年轻化实践中最核心的课题。而这一次,领克显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不仅以破壁的视觉打开对话通道,更以完整的参与逻辑收获了真实的内容反馈与圈层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