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D6,7.98万元。这个售价,确实挺吓人的。
为什么?因为咱们都知道,新能源车这几年虽然起势快,但价格战从来没这么卷过。尤其是像D6这样大尺寸的纯电家轿,长度接近4米8,配置也不低,还搭了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这可是比亚迪海豹同款概念),居然卖到7万多?这不是一般的自降身价,而是直接把底裤亮出来了。业内有人戏称,“荣威D6是在用白菜价卖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听着挺夸张,但也不算过分。
问题是,7.98万看似秒杀对手的价格到底是怎么来的?是荣威疯了,还是行业真的已经卷到这样?更重要的——这种打法到底危险不危险?会不会真的赔到哭?拆开来看,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看这个价格有多“杀”。7.98万标出来那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跟同级别新能源车比,比如比亚迪秦、埃安Aion S这些产品。简单横向一看,这个定价的确离谱。秦PLUS EV起步价10.98万;Aion S起步价13.98万。比D6贵了3到6万。这差价,放在传统燃油车上可能只是一个配置跨度,但在新能源车里,3万块已经是一个消费者会认真考虑换车标的范围了。也就是说,D6这个价格,直接把比它贵一档的竞品拉下水,逼着它们面对消费者的“横向比价”。这个杀伤力,在价格敏感的家轿市场里非常致命。
不过,光看售价,没法完全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我们得看看荣威D6这台车的盈利模型长什么样。7.98万的价格,听起来像割肉,但要看毛利率、研发投入这些细节,才能知道荣威是真的在赔本赚吆喝,还是精打细算后的一次战略性定价。
先说毛利率。新能源车的毛利率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比如特斯拉,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从两年前的30%以上快速下滑到20%左右(甚至更低),但在同行里,这依然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再看国内新势力,蔚来的毛利率长期在个位数徘徊,小鹏、理想情况好一些,但也就在10%-15%之间浮动。而传统车企,比如比亚迪,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18%-19%左右。
荣威D6呢?按照目前市场推测,这个售价对应的毛利率很可能已经接近底线。也就是说,它很可能是“薄利多销”的典型打法,不指望单车利润,而是靠规模拉平成本。但这里有个问题——D6真能做到“多销”吗?
量能不能跑起来,直接决定这把“价格战”打得值不值。毕竟,销量是摊薄研发、制造成本的关键。如果销量上不去,低价只会变成更大的亏损。但反过来说,这个价位区间的市场容量是非常大的。中国车市10万以下的市场,依旧能占据乘用车总销量的30%以上。对荣威D6来说,这意味着它的潜在用户池非常广,只要产品力够硬,卖起来应该不难。
但问题来了——产品力到底够不够硬?从配置表看,D6确实很卷。CTB电池一体化车身、超低电耗、续航表现、空间优势,这些在7.98万的价格区间里,几乎是没有对手的存在。尤其是“电耗9.125kWh/100km”的吉尼斯纪录,这个数据直接击中了很多用户最担心的用车成本点。可再回到实际销售层面,低价和配置能不能转化成销量,还得看用户对荣威品牌的信任度。毕竟,相比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品牌,荣威在新能源领域的消费者认知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这会是D6在市场上的最大隐患。
接着再看看同行们。荣威D6的定价是特例吗?其实不是。2023年以来,新能源车价格战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从特斯拉年初降价开始,到后来的小鹏、比亚迪再跟进,甚至连大众、丰田这样的外资品牌都开始调整定价策略。荣威D6只是这场大战里的一个缩影。但D6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直接杀入了一个此前被忽视的价格区间——7-8万的纯电家轿。这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没怎么触碰的灰色地带。可以说,荣威是把价格战的“战场”又往下挖了一层。
那这样“挖战场”的打法靠谱吗?短期看,它有可能帮荣威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新能源普及率逐渐提高的背景下,这种价格区间的市场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长期看,这种打法的隐患也很明显——低价会压制整体盈利能力,导致后续研发投入吃力。如果销量达不到预期,它可能会变成一个长期的财务包袱。
所以,荣威这种定价到底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它更像是一种战略性投资。通过D6这样的产品,快速占领新能源的一个新价格区间,抢在市场完全饱和之前卡住位置。这种打法风险很高,但好处是,如果它能成功,未来很可能会成为新能源家轿领域的“价格标杆”。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7.98万的荣威D6,是不是太离谱了?确实离谱,但它离谱得有逻辑。它看似在用超低价冒险,但其实是整个行业价格战背景下的一个自然产物。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背后,是对未来市场的提前布局。至于它能不能成,还得看荣威后续的产品规划和销量表现。
所以,别光盯着这个价格吓人。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市场,才刚刚开始热闹起来。真正的悬念,是未来两三年内,这场价格战会不会让更多品牌跟进,把低价新能源车真正推上主流消费者的购车清单。如果是,那这场离谱的价格战,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