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万辆特斯拉Model Y被调查,门把手可能打不开?Rivian连夜改设计,车主:这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17.4万辆特斯拉Model Y被调查,门把手可能打不开?Rivian连夜改设计,车主:这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去年有个车主发视频,说他那辆Model Y撞了之后,坐在副驾的人怎么都出不来。后来消防员赶到,摸索了好一阵才在座椅侧面找到个藏着的拉绳。当时评论区就炸了,一堆人说自己开了两年车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东西。现在美国那边开始调查了,涉及17万多辆车,事情闹得挺大。

其实懂车的人心里清楚,电子门把手这玩意儿从设计上就存在隐患。平时按个键开门是方便,造型也好看,风阻还能降个零点零几。但车辆一旦断电或者遭遇碰撞,电子系统失灵的概率就来了。那个所谓的“机械备份”藏在哪儿?有的在装饰板下面,有的在储物格底部,还有的压根没标识。

福特前阵子就栽过跟头,Mustang Mach-E因为12伏电池没电导致门锁卡死,最后只能召回。这回轮到特斯拉被盯上,估计也是积累的投诉多了。有报道说,好几起事故里都出现过“乘客被困车内”的情况,原因就是找不到手动开关。

Rivian这边反应倒是快。他们正准备量产的R2本来也是这种设计——需要拆面板拉绳子才能手动开门。现在改主意了,说要在后排电动开关旁边加个明显的手动按钮。官方解释是“响应员工和客户的担忧”,听着客气,实际上就是知道问题严重了。

特斯拉那边也在研究新方案,首席设计师说要把电子和机械机制整合到一起,让人在“恐慌情况”下更容易操作。这个“恐慌情况”用得挺准确——车里进水、起火或者翻车的时候,人的反应能力会急剧下降,哪有功夫慢慢摸索藏在暗处的机关?

17.4万辆特斯拉Model Y被调查,门把手可能打不开?Rivian连夜改设计,车主:这不是第一次出事了-有驾

说起来,传统门把手虽然看着土,但人家就是管用。拉一下就开,不需要说明书,也不用培训。现在为了追求那点科技感和简约风,把最基本的东西复杂化了,关键时刻反而成了障碍。

国内这边倒是出手了。工信部9月份发了个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车门得配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而且不能需要工具就能打开。要是这个标准真落地,可能会成为全球最严的门把手规范。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管得太宽,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这个要求其实不算过分。

这事儿也不光是技术问题,背后涉及的是设计哲学。早期电动车为了凸显创新,恨不得把所有传统元素都扔掉。隐藏式门把手、取消仪表盘、极简内饰,看着是挺未来感的,可有些东西去掉了就是去掉了,不能光看外表。

现在市场开始从尝鲜阶段过渡到日常使用阶段了。早期那批车主可能对新鲜玩意儿更宽容,但普通消费者买车就是要个靠谱的代步工具。你说你的门把手多高级,结果出事了打不开,这谁受得了?

社交媒体上有个话题挺火,叫“门把手挑战”。车主们拍视频比赛,看谁能更快找到自己车的手动释放装置。有人30秒就找到了,有人翻了半天也没摸着门道。这事儿虽然看着像玩,但确实暴露出很多人对自己车的应急功能根本不了解。

从供应链角度看,这波调整对传统门把手供应商反而是机会。之前大家都往电子化方向跑,现在发现机械备份不能少,那些掌握机械设计能力的企业又有用武之地了。有分析说,未来可能会出现“双轨发展”——高端车继续创新,但得确保备份可靠;经济车型则回归简化设计。

17.4万辆特斯拉Model Y被调查,门把手可能打不开?Rivian连夜改设计,车主:这不是第一次出事了-有驾

特斯拉和Rivian的调整也算是个信号,电动车设计开始往务实方向走了。前几年那种“为不同而不同”的思路正在让位给更平衡的理念。创新没错,但不能以牺牲基本安全为代价。

往远了看,门把手大概率还会继续电子化,这个趋势不会逆转。但怎么在保持科技感的同时把逃生通道设计得更直观,这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有些概念已经在尝试了,比如平时隐藏的按钮在紧急时自动发光,或者通过传感器判断车内情况自动解锁。不过这些高科技能不能真正落地,还得看成本和技术成熟度。

短期内,最靠谱的办法可能还是学Rivian,老老实实在显眼位置加个醒目的手动按钮。丑是丑了点,但至少管用。有句话说得好——汽车这东西,说到底是个代步工具,把人安安全全送到目的地才是正经事。

作为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多问一句“紧急情况怎么开门”,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心眼儿。说明书里可能有写,但谁会没事翻那玩意儿?最好上车就试一遍,知道应急装置在哪儿,真遇到事儿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两年电动车发展太快,有些设计跑在了标准前面。现在吃点亏,交点学费,未来总归会更成熟。就看这些车企能不能吸取教训,别再用消费者的安全去试错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