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全新高山系列发布会上撂下狠话:“增程式技术是落后路线,长城永远不会做!”话音刚落,台下掌声稀稀拉拉,社交媒体却炸开了锅。有人点赞“硬气”,也有人冷笑:“销量都跌成啥样了,还嘴硬?”
数据打脸:技术输给市场?
2024年,中国增程式车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暴涨173%。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动辄月销破万,50万级的M9上市即霸榜,24小时大定破3.2万台,而长城同期销量却连跌5个月,部分车型跌幅超30%。就连搭载最新Hi4技术的枭龙MAX,大定量仅1.6万台,不及问界M8的一半。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增程再“落后”,能解决焦虑就是好技术。
增程的“真香定律”:要啥给啥
为什么增程能火?答案藏在用户焦虑里:既要纯电的科技感,又怕半路趴窝;既要省油,又得豪华带智驾。增程车“可油可电”的设定,完美踩中痛点。理想车主直言:“我管它技术先不先进?跑长途不用排队充电,油耗高点也认了!”反观长城Hi4,虽号称“四驱平权”,但用户吐槽:“10万买四驱听着香,可城里开真用不上,油耗还比增程高!”
长城的倔强:技术宅的尊严之战
从2021年至今,长城高管对增程的炮轰就没停过。魏牌CEO刘艳钊曾痛批增程“馈电爬坡拉胯,高速油耗崩盘”,总裁穆峰更直接:“有Hi4这种多档混联黑科技,为啥开倒车搞增程?”技术上,Hi4确实硬核:发动机直驱效率比增程发电再驱动高15%,全场景覆盖高原、雪地。但问题在于,普通人一辈子能爬几次雪山?有人不禁要反问:“我每天通勤50公里,增程纯电够用,Hi4的优势根本用不到啊!”
行业暗战:比亚迪、华为给的压力有多大?
增程派的底气来自“群众基础”。比亚迪DM-i靠单档混动打下江山,华为问界用增程+智驾组合拳破圈,连李想都放话:“2025年,坚持多档PHEV的车企都得转增程!”而长城还在为“技术尊严”买单:Hi4研发砸了上百亿,却因成本高、场景小众,在家用市场吃不开。更扎心的是,竞品增程车已把供应链玩出花,半年就能推新车,而长城每款Hi4车型打磨周期长达2年。
诗和远方,敌不过眼前的苟且?
魏建军的“技术洁癖”令人敬佩,但市场残酷如战场。当友商靠增程月销过万,长城却困在“叫好不叫座”的怪圈里。有网友调侃:“Hi4是理工男的情书,可惜姑娘们只想听土味情话。”或许,长城真正要解的不是技术难题,而是如何把“全场景覆盖”翻译成用户听得懂的人话——比如:“这车能带你去西藏,也能接孩子放学不费油。”
毕竟,消费者买的从来不是参数表,而是一份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