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以前说的那话,估计现在大家都快能背下来了——让对手从看不起、看不懂、到追不上。但这么多年来,真有人当回事吗?可能不少人当初听得还乐呵呵的,觉得不就吹牛嘛。但今天再看看鸿蒙智行搞出来的大阵仗,还真得惊一跳,不只是实现了预言,这进度比预计的还要快。有些人说这华为不就是看互联网思维做车嘛,有啥难的?可你真把事想简单了。
先问一句,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突然盯上了华为?其实答案也不难,问界M7、M8、M9接连卖爆,尤其M7那销量,卷得同行心发慌。华为做车,是不是靠吵架和流量?你可以这么说一半,但你得承认,更多还得靠产品和渠道。问界系列全面封锁30-40万市场,而且还在上攻,明明是后来者,没人敢小看了。
再想想余承东那句话,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却又很难,关键是“产品布局和速度”这两条。现在不是以前慢腾腾的年代了,谁的节奏快,谁能覆盖得全面,谁就赢。鸿蒙智行这套“品牌矩阵”,充分证明了华为战略规划的格局。五大品牌齐出,什么人群、价位段都要照顾到。高端有尊界、豪华有尚界,还有享界搞硬派越野,智界补足智能标签,问界那就是走量王炸。19款车型,能有这排面,讲道理,自主品牌打拼十几年才凑齐这个牌面,华为5年搞定,你琢磨琢磨。
那为什么其他厂家难以做到?品牌拼多了容易散,技术跟不上不敢推新品,万一砸了牌子没人兜住。可你看华为,一边做ICT基础设施,一边服务全产业链,再一边反手一个软件生态直接套在车上。硬件、软件全掌控,渠道、服务一气呵成,别人根本追不上它的“闭环效应”。别看都是新能源,大多数还在堆参数,卷配置,一有风吹草动就降价,再拉几个小动作,实质上价值没怎么变,市场天花板迟早要撞到头。
而华为抓的是技术底层和系统协同。你看问界,智驾是自家搞的,车机也是鸿蒙自成体系,手机跟车一体化,体验一打别人十条街。这不是讲“万物互联”吗?说了这么多年,还真让华为先落了地。可这不是一夜摸出来的,是华为裹着数万名工程师啃了几十年才有的基因优势,存储、芯片、通信、车机、智能驾驶一样都不落下。别的厂只做车、搞销售,那你怎么追得上?
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华为的组织力和实战派执行。别说余承东雷得住人,就这个铁军团队,扛过多少“死磕到底”的大仗,自己人话还没落地,项目已经卷进了。别看外头联名、联营的合作模式,全是给结果服务。哪怕是合作品牌,说好华为主导,那绝对不会乱。品牌布局这么复杂,怎么保证不乱?靠组织力、标准化和大兵团闪电战思路。要说国内还有哪家有这个魄力和系统化打法,真想不出第二家。
有疑问的肯定会问:这么多车型,能不能保证质量?会不会变成一锅粥?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你得看华为过往的策略,每一代产品都高配起步,全系智能化拉满,坚决不玩低价路线。这样才能把品牌逼到往上走,也逼着供应链、研发都卷到极致。下一步新车型照这个思路“批量生产”,质量能跟上,成本还能摊薄。别说秘方,就是靠狠、靠全、靠体系。这办法量大管饱,还真就没人敢抄。
还有一层,“满盘皆活”。华为这次不是压宝一条路,而是每个档位、每个市场都全覆盖。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抢民用市场,还能夺高端商用,玩产业链整合。这局棋大的,不是说走就能走的,需要很深的产业资源和谋略。车圈那么多年都在“单点突破”,有点成绩就做大做强,结果风一变就被垮台。华为偏偏就是反着来,不怕分蛋糕,“我做整锅粥”。这种自信和手法,天生不是小公司能干的。
当然,也别神化余承东或华为,好像中国只有这一家能卷天卷地。不是不让你努力,关键是后发优势配上扛揍的底气,才爆发这么猛。别家如果真想追,也不是没机会,但得有耐心、有资源、有技术沉淀,还得扛得住市场洗牌。对于大部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来说,先问自己有没有胆子all in?能不能容忍几年都不赚钱?愿不愿意市值浮动?大概谁都心里有数。
华为搞“多品牌多车型”,你以为只是贴标、换壳?其实每一款都在挑战行业天花板。本来市场不缺车,但缺的是真正对得起三十万、五十万、八十万的硬货,而不是数字游戏。余承东着急吗?他当然不急,因为这不是一年能看明白的事,是5年、10年滚出来的积淀。一旦验证路径对头,产业链、用户、品牌三驾马车一块儿拉起来,那别家的追赶之路真得用“三级跳”算了。
你看今时今日,车圈的“河流”发生了大变化。国产品牌完成了从“便宜货”到“新质力”、再到“高端品牌”的全过程。比亚迪卷电池和插混,长城卷越野和皮卡,吉利卷规模和出海,蔚来理想小鹏卷智能标签。但到头来,最全、最狠的,还是鸿蒙智行把全部节奏整明白了。车、手机、生活场景彻底打通,买车顺便买“生态”,这个打法对部分中产、甚至上流社会都是红利。你不追都不行,不跟就被甩开。
所以再看这个“19款车在售”的局面,不仅是数量的自信,更是一种产业信号——国产高端汽车已站稳脚跟,真正的转折点来了。这是一次集体的胜利,但也是一次残酷的淘汰赛。谁跟不上节奏,谁被时代甩下去,余承东一语成谶。站在今天回头一看,你突然会发现,那些“看不起”的人,现在连“懂”都要学,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现在问题来了,明年鸿蒙智行19款在售,同行靠什么跟它拼?靠降价,拼死亏本卖?靠某个爆款,全赌押宝?还是集体抱团,打一场拖延战?说白了,技术、组织力、产业链、品牌矩阵,这四条一条都不能少,才能拉出局面。无论你服不服,局就是这么推的。风口已至,随便你选怎么活。
余承东以前那句话一遍又一遍,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事儿真的值得所有人反思,不是你没机会,而是你不敢卷、不敢扛、不敢赌。就看你认不认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