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已经不是卷不卷的问题了,是直接快进到了一个“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环节。价格战打得跟不要钱一样,技术发布会开得比德云社封箱还热闹。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试图在红海里用自己的血把水搅得更红。就在这种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背景下,我看到了一个叫“全星研发管理软件”的东西,号称要给汽车电子行业一个“一次做对”的机会。
我第一反应是,乐。
太乐了。这个世界观,过于古典,过于优雅,过于不符合当下这个草台班子横行、主打一个莽字诀的时代。什么叫一次做对?现在车圈的显学是“快速试错”,是“先开枪后瞄准”,是“把半成品扔出去让用户帮你公测”。你现在跟我讲究工匠精神,讲究流程合规,讲得还是IATF 16949这种古早经文,感觉就像在电子竞技的决赛圈里,你掏出了一本《孙子兵法》开始焚香诵读。不是说兵法没用,是说对面的哥们已经开着高达过来了,你还在研究火牛阵,这合适吗?
这帮搞软件的,显然对车企如今的精神状态有什么误解。他们以为车企的痛点是研发流程不够丝滑,是FMEA、PPAP这些文件管理起来太乱。是,是是是,这些确实是痛点,但这是正常人的痛点。现在车圈里有几个正常人?一个个都被逼成了道诡异仙里的角色,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他们最大的痛点不是“怎么把车造好”,而是“怎么在下个月友商发布会之前,把我们PPT上的功能先吹出去,并且车别在发布会现场趴窝”。
你看他们宣传的那个场景,说传统PLM搞不定质量,Excel加邮件是“土法炼钢”。这简直是典中典。坏了菜了,他好像在说我。我作为一个经历过好几家大厂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Excel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ട്ട的软件,是所有项目管理的基石,是向上汇报的底气,是甩锅的艺术载体。你以为老板们关心你的APQP五个阶段的门控点?不,他们只关心你那个Excel表里,代表项目进度的单元格,今天能不能从黄色变成绿色。至于这个绿色是怎么来的,没人关心。
这个“全星”软件,说自己把IATF 16949、VDA6.3这些车规内嵌成了“数字化基因”。这个比喻,我只能说,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什么叫数字化基因?不就是把一堆判断逻辑写死在代码里,做成一个大型的“下一步”按钮吗?它宣称能自动拼接DFMEA到PFMEA再到控制计划,听起来很666,效率提升50%。但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它解决的是“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不了“道”层面的问题。
什么意思?我给你演绎一个场景。假设一个工程师小李,用你这个系统。系统提示他,根据DFMEA,某个风险项RPN值过高,PFMEA里必须增加一个防错措施。小李一看,要增加这个措施,得改模具,得重新验证,项目要延期一个月。而下周,他的项目经理就要拿着“一片绿油油”的进度表去跟老板邀功。你觉得小李会怎么做?他会老老实实地在系统里申请变更,然后被项目经理吊起来打?还是默默地把那个风险值的评估参数稍微“优化”一下,让系统判断“风险可接受”,然后大家你好我好,假装无事发生?
这就是反技术崇拜。你以为最牛逼的系统是天网,是HAL9000。但现实里,决定一个系统成败的,往往是最不讲理的现实因素。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特斯拉的算法,而是山东菏泽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高,激光雷达再多,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这个APQP软件系统也一样,你的流程再完美,你的“数字化基因”再纯正,也顶不住一个想在截止日期前下班的工程师。他有上百种方法,在你的系统里走出一条赛博朋克之路。
他们还提了一个功能,叫“供应链云协同”,说能让ECN闭环缩短35%。这个就更玄幻了。中国的汽车供应链是什么?那不是一个链条,那是一张蜘蛛网,上面趴着八百个诸侯。主机厂一声令下,一级供应商战战兢兢,一级供应商再把压力层层传递,传到三级四级供应商那里,就变成了“我不管你怎么做,下周必须交货,不然今年的款就别想了”。你现在想用一个“云协同”平台,让大家温文尔雅地走流程,实时接收ECN,自动回传SPC?我X,这不就是降维打击吗!你这是想搞一个供应链的“任意门”,但现实是,很多小供应商老板,可能连ERP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最熟悉的协同工具,是酒桌和微信。
当然,我不是说这软件完全没用。它对于那些真心想做质量、并且管理层愿意为这个“正确”付出时间与金钱成本的公司来说,它就是神器,是金钟罩铁布衫。但问题是,这样的公司,在当下的中国车圈,是稀有物种。大多数公司,要的是一张“看起来很合规”的皮。就好像你去考科目一,有的人是真的想学习交通法规,有的人只是想快速刷题,把那100分考到手,拿到驾照就完事了。这个软件,就像一个超级驾校,能帮你把流程走到完美。但出了驾校,该怎么开,还是怎么开。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一个正经的工业软件说得跟修仙渡劫似的。
但是,我又想到了另一个角度。或许,这套系统的最大价值,不是给工程师用的,而是给老板们看的。那个所谓的“多维数据驾驶舱”,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项目健康度”,这玩意儿简直是向上管理的核武器。老板在开会时,打开手机,看到一片绿色的PPM、CPK、FTT指标,龙颜大悦,觉得一切尽在掌握。至于这些绿色指标背后,是多少工程师“优化”出来的结果,不重要。这就像奔驰的品牌,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徽。这个软件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个能让老板安心的“飞升仪表盘”。
讲真,我有时候觉得,很多公司的会议室里都应该供一个关二爷,不是为了忠义,是为了保佑PPT别崩。
所以,这个软件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它是一个“信仰维护器”。它让购买它的公司,产生了一种“我们正在科学地、严谨地、合规地造车”的信仰。这种信仰能极大地缓解管理层的焦虑。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自燃,他跟你聊情怀。同样的,会买这套系统的老板,就是需要这种“一切可控”的感觉,你跟他聊工程师的骚操作,他跟你聊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
所以,它最大的作用,可能不是帮你“一次做对”,而是帮你建立一个完美的甩锅闭环。当有一天,车真的出了质量问题,需要召回,需要赔偿的时候。你可以气定神闲地从系统里导出几百页完美无瑕、逻辑闭环、所有人都签了字的PPAP文档,然后对所有人说:你看,我的流程是完美的,我的系统是先进的,我的管理是没有漏洞的。至于为什么还会出问题,那一定是执行层面的个别现象,是供应商的材料有问题,甚至是太阳黑子爆发影响了产线上的设备。
你看,这才是这套软件在“黑暗森林”里的终极生存法则。它不是武器,它是圣经。关键时刻,不是用来打人的,是用来证明自己无罪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套系统,就是让你在“成盒”之后,还能有一个体面的墓志铭。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