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高铁藏进山里?青川站正线藏进隧道停靠联络线

你能想象一座“看不见高铁穿站”的小站,也能把工程师逗得眉开眼笑、让旅客感到意外宁静吗?答案是:青川站就是这么一枚藏在山谷里的“高铁魔术”。

青川站建筑面积约1988平方米,站场规模1台2线,的确是我国最小的高铁站之一。别看它小巧,最让人拍手叫绝的不是外观,而是那条“站线分离”的设计思路:西成高铁的正线像一条匆匆赶路的高速公路,躲在隧道里快速穿行;要进站的列车则像偷偷下高速的司机,从正线转入联络线,驶出隧道停靠,再悄悄并回主线。站台里看不到列车呼啸而过,等候室里反倒多了几分安宁。值班人员笑着说,这是为适应地形、为环保做的“技术妥协”。

是谁把高铁藏进山里?青川站正线藏进隧道停靠联络线-有驾

建站并不容易。地质偏软,山体挖掘和支护像是在揉面,不能鲁莽下刀;前后几十公里全是隧道,平常标准化的建站空间几乎没有;早期方案又因环保担忧被叫停,后来在地方努力下恢复,但原先的选址已不再适用,工程团队不得不重画蓝图。可以想象工程师在图纸上反复推敲的场景——像下棋,又像解一道思维体操题。正是这种“又要保护山,又要让人出行方便”的拉锯,造就了青川站如今的小巧与聪明。

把青川和常规高铁站放一起看,差异很直观。常规站往往把正线与站台合二为一,列车可以不停站直接通过,观感上能看到速度与气势;青川则把正线藏进山里,把停靠放在联络线,虽然多花了联络线和隧道的“工钱”,但换来的是对地形和生态的尊重。很多时候,尊重也需要技术去完成这件“看似矛盾”的事。

是谁把高铁藏进山里?青川站正线藏进隧道停靠联络线-有驾

通车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交通瓶颈被突破,青川到成都最快只需1小时9分钟(D1705次),在11小时内可抵达国内33座城市、62个车站,包括太原、上海、常熟、贵阳等地。对于立足川陕甘三省交界的青川来说,这意味着区位价值提升、外部联系更紧密,农产品进城更顺畅,年轻人就业和求学出行也更方便了。

更打动人的,是乘客和村民的真实话语:“回家方便多了,探亲不用折腾一天。” “孩子上学再也不用为路难走发愁了。”这样的细碎改变,像小火苗一样点亮了山城的未来。它提醒我们: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改善生活的手段。

是谁把高铁藏进山里?青川站正线藏进隧道停靠联络线-有驾

青川站的意义,既有工程上的小胜利,也有区域发展的大机会。面对类似的复杂地形与环保约束,是不是未来会有更多“小而巧”的高铁站成为常态?它们能否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更多弹性方案?欢迎在评论里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