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舰变身国民座驾 印度三蹦子征服全球 年销360万辆背后
航母钢板锻造的车架、国家记忆熔铸的品牌,印度巴贾杰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将冰冷金属变成了国民骄傲。
当印度首艘航母“维克兰特”号退役时,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堆废铁。巴贾杰汽车却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他们买下航母钢板,熔铸成150cc排量的V160摩托车。每辆车都带着特殊海军徽章——印着“维克兰特”号名称、舰锚图案和“用不可战胜的金属来制造”的字样。
这不是普通摩托车。这是移动的国家符号。
01 数据奇迹,360万辆背后的市场洞察
去年。巴贾杰摩托车销量360万辆。同比增长8.7%。
该公司占据印度摩托车市场约14%的份额。仅次于英雄和本田。但在三轮车市场。其市场份额超过50%。
Bajaj RE(Rickshaw)是最受欢迎的三轮车之一。广泛分布在印度乡村地区。用于运输和出租车服务。
数字背后。是精准的市场定位。
印度城乡道路复杂。农村地区基建跟不上。汽车价格高还难维护。三蹦子车身小、载重强。加一次油能跑一整天。
刚好戳中老百姓“能拉货能载人,坏了好修还便宜”的刚需。
02 航母造车,情感营销的极致演绎
巴贾杰的营销策略堪称大师级。
他们不仅买下“维克兰特”号航母的钢板。还将摩托车命名为Bajaj V150。 “V”就是航母名称Vikrant的首字母。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不让历史慢慢被人遗忘,所以我们拿了‘维克兰特’号航母的金属,将它熔化,赋予它新的面貌。”
这种操作让摩托车不再是代步工具。成了“承载国家记忆的移动符号”。
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产品。是背后的情感认同。是民族自豪感。
03 全球布局,从印度本土到世界舞台
巴贾杰的成功不止于印度。
该公司已在70个不同国家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主要集中在亚洲提供小排量产品。
他们还拥有KTM AG 47.97% 的所有权。而KTM AG旗下的KTM、Husqvarna近年来全球销售额取得强劲增长。
2017年8月8日。英国Triumph(凯旋)与巴贾杰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双方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出了Speed400、Bonneville Scrambler 400X等中小排量车型。
扩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认知度。
04 中国对比,全球三轮市场的另一极
当印度三蹦子称霸市场时。中国三轮摩托车也在海外热销。
2024年。中国正三轮摩托车产销突破255万辆。其中超12万辆漂洋过海。
中国三轮摩托车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出色的性能在海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中国三轮摩托车的售价更加亲民。
且质量稳定可靠。性价比极高。
例如。在美国市场上。一款中国产的电动三轮车售价仅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20元)。而一辆普通皮卡车的售价则高达十多万元人民币。
两者价格相差悬殊。
05 成功本质,不起眼市场的极致挖掘
巴贾杰的成功不是靠“航母钢板”这种噱头。
是把“别人看不上的市场”做到极致。
那些被忽视的刚需、被遗忘的情感。往往藏着最实在的机会。
他们没走“复制粘贴”的老路。上世纪50年代跟意大利比亚乔合作。学技术但不丢自主权。
80年代跟川崎合作。推出KB系列车型。却坚持用自己的生产线。
2007年收购KTM股份。不是单纯买品牌。而是联合研发中小排量车型。把欧洲的设计和印度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
这种“合作中抓主导权”的思路。让它避开了很多本土企业“技术依赖”的坑。
巴贾杰市值高达136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两轮车公司。
但他们没有停止创新。
公司总经理证实。Pulsar和Boxer两大品牌都将推出电动车型。Boxer旗下会有一款电动通勤摩托车。Pulsar则会推出一款更具运动风格的电动摩托车。
在孟买街头。一辆印着“维克兰特”标志的三轮车呼啸而过。
司机不会知道这块钢板曾经经历过什么。但他知道这辆车能帮他养活一家人。知道这是印度人自己的车。
钢铁永远只是钢铁。直到被赋予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