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来到城中路口,你会看到挺有趣的画面:以前满满的私家车跟公交车的街道,现在差不多变成了两轮电动车的“天下”。
家长们抱着孩子稳妥地穿梭在车流中,白领们背着包灵巧地绕过堵车的路段,那密集的小电驴排成一排,宛如一只活蹦乱跳的“车队”。
明明我们的人口有14亿,为什么那些花大钱建起来的交通设施“没人搭理”,反而大家都偏爱骑小电驴呢?
一、交通“缩水”是苦中带甘?
要提到现在交通行业里最让人感慨的变化,公交车绝对算得上榜上有名。
以前在站台等公交,大家盼的无非是车能准点到站、别太挤,如今看看公交行业 these days,操作方法都让人觉得挺出乎意料的。
不少公交集团把普通公交车都变身婚车了,他们打出“比奔驰、宝马更能装人”的噱头,目的就是为了多赚点钱。
有的公交公司干得更凶,一边减少人员编制、给员工调岗,一边还跨界卖起了白酒,甚至还搞起了汽修业务。
居然有人把退役的老公交车改装成殡葬用车,就盼着这些老车还能“再发点光”和“再用点价值”。这些看着好像“跑偏”的跨界动作,其实都透露出公交公司满满的无奈。
其实呢,现如今公交的收入连基本的电费都顶不住,要是不搞点新思路,真是难以维持。说到底,公交行业的难题早在十年前就露出了苗头。
那个时候,全国范围内都在掀起一股大规模的公交车电动化运动,不管是燃油的还是燃气的车,都几乎统统换成了纯电动车,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可得花上几百万。
那会儿大家觉得这是响应环保的好事儿,挺积极的,但没人真正算过后头那份“账单”有多沉、挺不住。
采购价格本身就不低,还藏着不少看不见的“浪费”,就像之前曝出来的那些事儿一样,更让人头疼的是电池的问题,纯电动公交车的电池顶多撑五六年就得报废,再换和维护的花费比传统燃油车还要高得多。
一算账下来,公交公司根本吃不消,只能走着瞧。这不仅仅是公交车的问题,其他交通工具也在逐渐出现“变味”的迹象。
以前坐飞机的话,虽然不算特别豪华,但至少有正餐和水果,吃得饱饱的。而现在,许多航班上的飞机餐变成了馒头咸菜,倒也令人觉得意外。更有趣的是,曾经那气质清冷的空姐,现在还要推着小车在走道里推销飞机模型,看到那场面,老让人感觉像坐上了早年的绿皮火车似的。
地铁也逃不了“缩减成本”的命运,现如今不少站里的灯都换成了省电的型号,亮度明显比之前差一些。
空调也不再大张旗鼓地开强冷风,夏天里坐车总觉得闷得慌。至于自动扶梯嘛,归根到底就每天只运行几个小时,到了点要用的时候,只能自己踏上楼梯了。
更怪的是,一线城市在非高峰时间段,还用地铁车厢来送快递,折腾这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运营压力,省点力气,省点钱。
第二部分,讲的是基础设施提前布局和民生所需之间的关系。
有人常说“基础建设得适当提前”,这话也不错,但“提前”的结合大家的生活需求,不能只顾着往前赶,忘了百姓的实际状况。
谈到高铁,这些年里程翻了好多倍,站点建设得越来越气派,设备也是越发先进,不过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每次乘坐高铁的花费,可能几天的生活费都够了。
再看看新能源车,这几年生产量一直在上升,但真正能够买得起、养得起的人,似乎一点都没有跟着多起来。
不少交通项目在规划时,偏心的是能不能显示政绩、推动周边土地升值或者带来短期的经济刺激,结果却常常忽略了“老百姓会不会愿意常坐”以及“大家能不能负担得起这费用”这些关键点。
结果就挺尴尬的:设备确实先进,但没人愿意出钱,最终只好闲置着。再看看大家为何喜欢小电驴,其实理由挺踏实的。
充一块钱电费能跑十公里,出门不怕堵车,到了地方随便找个空地就能停车,又省钱又挺方便。
比起来,坐公交得等车,还怕堵车堵到迟到,坐地铁得挤着车,还得算算票价,花钱挺讲究;开车更烦心,油费和停车费加起来不是个小数目。
这样一比较,小电驴正好解决了普通人出行上的“难题”,特别是在大家对出行费用和便利程度越来越关注的当下,小电驴的“性价比”就自然成了第一选择。
第三部分,关于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
大概十年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快速腾飞的态势,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日千里。那会儿,人们最担心的就是高铁跑得太快,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节奏,安全方面是否有保障。
现如今慢慢察觉到,真正让人“追不上”的,不是技术的落后,而是钱包里的那些钞票。
当下年轻人找工作的压力确实不小,收入想赶上基础建设的发展都挺困难的,大家在挑出行工具的时候,第一考虑的自然是省钱又方便的小电驴,就这么被“青睐”了。
其实,交通的核心挺简单,就像几十年前那“二八大杠”自行车,不需要多么厉害,只要能把人安全送到目的地、花的钱不多,那就算是好用的交通工具。
目前咱们拥有上千亿规模的跨海大桥,还有万亿级别的水电超级工程,这些都是值得自豪的成就。不过,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得多考虑一些实际的问题,别只盯着光鲜的表面。
这些投资,能不能让咱们出门的时候等公交的时间少点?能不能让坐高铁、飞机的时候,票价不用那么贵,让大家都能接受?还能不能让公交司机不用换行业,就能稳稳当当地拿到工资?
归根到底,不管是在庞大的高铁网络、更新颖的地铁线路,还是再先进的交通工具,只有老百姓选择使用、而且买得起,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