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

上周末在商场地库B3层,看见一台新款GLS概念车停在角落充电桩旁边。说是充电其实就是展示,因为这车还是烧油的。走近了才发现整个格栅在闪,不是那种改装小作坊加的LED灯条,是密密麻麻的三叉星阵列,一颗挨着一颗,启动时从中间往两边流动。当时旁边停了辆X7,那个巨大的双肾格栅在这车面前突然显得有点老气。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其实豪华品牌在灯上做文章不是新鲜事。这些年各家都在研究怎么让自己的车在晚上更有辨识度,日行灯、尾灯、氛围灯,能亮的地方基本都试过了。但把整个进气格栅做成发光体,这个思路确实少见。据说这套方案借鉴了前年日内瓦车展上的某个概念车,不过概念车归概念车,真要装到量产车上,散热、防水、使用寿命这些问题都得解决。

车身尺寸倒是没怎么变,还是那个5米2长、轴距3米1的大家伙。不过腰线重新设计过,从前轮眉一直延伸到尾灯,中间没有多余的折痕。D柱做了倾斜处理,配合溜背式车顶,视觉上没那么笨重。这招在全尺寸SUV上挺实用,毕竟现在路上的大车越来越多,谁都不想开个方盒子出门。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坐进车里,能明显感觉到跟现款不一样。中控台包了两层皮,缝线用的双针工艺,手摸上去质感还行。屏幕有两种配置,高配那套是贯穿式三联屏,跟S级上的差不多。普通版就是独立的仪表盘加中控屏,中间留了些实体按键。个人比较喜欢后者,开车时不用总盯着屏幕找功能,摸着按键就能操作。

动力系统还是传统路线。3.0T六缸机配48V轻混,账面数据380匹马力,实际开起来够用但不算暴躁。高配的4.0T V8能去到517匹,推背感会明显一些,不过油耗也跟着上去了。轻混系统主要作用是让起步更顺,等红绿灯时发动机熄火再启动,整个过程基本没有抖动。至于能省多少油,跑个两三万公里可能会有感觉,短期内不太明显。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迈巴赫版本的格栅做成了“心形”,纵向饰条比普通版密集。内饰用了钻石绗缝真皮,门板上有品牌徽标投影灯,后排娱乐系统支持多设备投屏。这些配置听起来挺豪华,但坦白讲,买这个级别车的人在意的可能不是配置表上多了几行字,而是坐进去之后那种“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感觉。就像有人穿西装必定配袖扣,要的是那份讲究。

底盘技术倒是有点意思。空气悬架升级到4.0版本,能提前扫描路面状况调整阻尼。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悬架会自动变软,理论上能过滤掉更多颠簸。后轮转向角度加到5度,在地库转弯或者窄路掉头时会方便不少。这个功能平时感知不强,真正用到的时候才发现确实有用。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风阻系数从0.34降到0.32,这0.02的差距体现在哪?大概就是高速巡航时风噪小一点,油耗每百公里能省个零点几升。这种细微差别需要长期开才能察觉,试驾个把小时基本感觉不出来。不过厂家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说明还是在乎燃油经济性的。

智能驾驶硬件预埋了L3级配置,意思是将来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解锁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这个思路现在挺流行,先把摄像头、雷达装上,后续慢慢开放功能。不过L3级在国内能不能真正用起来,还得看政策。咱们这边的路况比较复杂,电动车、外卖小哥、突然变道的出租车,这些都是算法很难预测的变量。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车身材料用了铝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主要是为了减重。发动机盖和车门改成铝合金高压铸造,底盘部分结构换成复合材料。理论上能减轻15%左右的重量,实际开起来动力响应会更快一点,刹车距离也能缩短。不过这种变化比较微妙,除非开着测试仪器,否则很难量化感受。

说到这次改款的策略,其实挺明显的。发光格栅、星形灯组这些设计,某种程度上是在回应新能源车的视觉风格。现在路上跑的电动车,灯光效果一个比一个炫,传统豪华品牌如果还守着老一套设计语言,确实容易被认为缺少新意。但另一方面,完全抛弃燃油动力又不现实,毕竟还有一大批消费者更信任成熟的机械结构。所以这种“传统动力+科技外观”的组合,大概就是目前这个阶段的折中方案。

斯图加特设计师在前脸镶了587颗会发光的星星,宝马X7车主群连夜讨论要不要换车-有驾

至于值不值得等,每个人想法不同。喜欢尝鲜的可能会被新设计吸引,追求稳定的或许还是会选现款。车这东西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合适自己就行。有时候买车就是买个心理预期,开着舒服,看着顺眼,其他的都是附加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