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到意大利自吸V8的耳朵,几乎就像咬了一口一块巧克力,甜得有点上瘾。你会发现,旗舰车的细节设计越来越不像是豪车,倒更像跟风的仿品——这其实不只是我的感受,行业里都在聊,豪华感正逐渐从标志性大器变成看得见的配置堆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销售说:客户最多问的,还是品牌认知和外观。人们对动力、配置的敏感度在逐步减弱,但对气场这件事,还是有强烈判断。你会奇怪,为什么好像买车赞的都在强调难以超越的品牌光环?毕竟,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除了性能,更多还是品牌自带光环。
就我观察,奥迪Q7要比奔驰GLE便宜十万左右,是实打实的优惠,但配得上豪华的标签?这个问题,答案并不复杂 —— 其实主要还是外形与品牌气质。简单说,前几代Q7那种霸气侧漏的感觉,都快变成炫耀的工具了。尤其是Q7那套提线木偶似的刻意加高、拉宽车身之类的设计手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矮。车长5.077米,车高不过1米71多,感觉像个张狂的矮子,反倒不如奔驰GLE那样稳重高挺。
你会问,这价格差距这么大,配置又差哪些?好,按样本估算,Q7的高配配置——比如空气悬架、矩阵LED、3.0T V6,除了推背感,似乎都在标配——这其实没错,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配置不是买车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外形,以及那个豪华感的认知。有人问我,为什么买GLE的客户更开心?我猜,这涉及到品牌认知。奔驰给人的感觉,就是我站在这,威风凛凛。奥迪,虽然也是豪华,但在人们心里,是个科技感十足但没那么硬气的品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奥迪在中大型SUV这个级别,明显展现不出霸气呢?我在想是不是设计师们估计根本没用心打磨外观?这代Q7,确实没过去的徽标那么亮眼,甚至让我猜测,是不是有人在设计时偷偷在场上放了卧底精神,试图模仿X5和ML,却搞成了自废武功。
话说回来,这个外观问题也不能全怪设计师,想想品牌背后那套市场定位策略——其实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拉锯战。奥迪一直用价格换量,想通过拼配置吸引人,但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就被价格战偷走了气场。你会发现,越是贵,越得有贵的模样。
有个小细节我觉得蛮有趣,记得一个朋友买车后,拉着我试驾:你看,这个座椅真舒服,像家里的沙发。但从供应链角度,座椅用料和工艺绝对不是最难的,关键在那份设计的细腻。为什么欧洲的牌子,坐在车里就有那股贵气?我也常想,难道就是外观和品牌传递的认知在起作用?你知道,我一直觉得,汽车这种东西,不仅仅是功能,也是一种心情。
我还在想,那些据说Q7的设计师估计是卧底的传闻真假?市面上大半的豪华中大型SUV,要么造型传统,要么标新立异。可奇怪的是,像Q7这样变得没特点,是不是因为?这我猜测可能不一定对,但有点像设计者在追求某种平衡,用套路换稳定。结果平衡成了普通,特色丢了。
我还挺好奇:买Q7的客户,是不是都本着要个面子,但不愿花太多这样的心理?还是我就喜欢这个品牌的驾驶感?这两个心态差别挺大,但都能解释为什么销量一时难涨。毕竟,豪华车,最难的还是要看着好看,还要有品牌认知。
谈到这里,突然想到一种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Q7换代时,设计师没有放心思在外观上,因为他们知道,消费者并不在意外形多惊艳,而是品牌和气场。这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设计的巧思是不是已经从外形转移到配置甚至驾驶体验上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买车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价位,买的其实不只是一辆车,而是一份认同感。你肯定可以发现,别人看你坐这车,眼神都不一样,那种天啊,这车气场真强的感觉,还要回归到品牌两个字。奥迪的科技固然吸引,但要真正超越GLE,还得先破品牌认知这道巫术。
或许,这个市场的拼杀,不是看配置堆得多高,而是谁的品牌故事更深入人心。你说,奥迪要不要再试试重塑外观这招?还是说,根本就不用这么操心,谁在意呢?但我心里知道,未来的豪华,也许会变得更像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堆看不懂的科技堆砌。
——说到你觉得,那些我还在犹豫这辆车怎么样的客户,心底到底还是被气场和品牌印象抓得紧吗?这让我觉得,豪华车的沟通也许比配置更重要。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