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瑞风M3这车,头一眼看过去,真跟“颜值”俩字儿不搭界。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活脱脱一个上了年纪的铁皮箱子。按理说,这年头车市卷成那样,大家伙儿都在拼设计、拼科技,可偏偏它,就这么一副朴实无华甚至有点落伍的样子,路上跑得还挺多。尤其那些做小生意的、跑运输的,眼里似乎只有它。这是为啥?它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能让那么多“小老板”心甘情愿掏钱,甚至成了他们口中的“回本神器”?这事儿,得从买它的人说起,不能光看车本身。
你想啊,买这车的人,他们图的可不是开出去有多拉风,多有面子。他们要的是啥?就是个能踏踏实实干活儿的“伙伴”。价格,是摆在第一位的。1.6L那个基础型号,落地价不到八万块。这个价位,比市场上那些常见的同类车,比如五菱宏光PLUS,硬是能便宜个小几千。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能拿去周转,能拿去进货。
然后呢,就是装东西的能力。这车看着其貌不扬,肚子可不小。我特意看了下数据,后备箱深度比五菱宏光PLUS还多出二十厘米。别小看这二十公分,有时候真能多塞一卷地毯,多装几箱货。有人跟我说,把第三排座椅拆了,一米八长的建材板都能轻松放进去。做水果批发的哥们儿最有发言权,拉西瓜你知道多沉吧?夏天一车西瓜,普通面包车塞个三千斤就够呛,屁股都要压塌了。瑞风M3呢?钢板弹簧的后悬架,硬是能扛住四千五百斤的重量。他当时给我看照片,装了这么多货,轮胎离轮眉还有两指的距离,那感觉,就是扎实,心里踏实。
除了能装能扛,养起来不费劲也是关键。虽然是燃油车,但这车的油耗倒也没想象中那么夸张。空车跑,实测能到百公里七升二。就算你装满货,再开着空调,也就八升五左右。这比起某些同级别的车,一天跑下来能省不少油钱,积少成多,这不就是一点点攒下“回本”的本钱吗?更重要的是,这车配件好找,维修方便。尤其是1.5T那个版本,动力更足点,拉七个人跑山路啥的也不吃力,而且它的不少关键零件跟瑞风S3那台家用SUV是通用的。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你真出了点小毛病,去个街边常见的汽修店都能修,不用非得跑老远去四儿子店,省心省时。
最近观察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说现在新能源车不是挺火的吗?尤其各种电动物流车、微面,大街上越来越多。按说这种车跑运输应该更省钱啊?可偏偏瑞风M3,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不降反升,还涨了百分之十二。这背后啊,藏着的是那些真正用车的人的另一种算盘。他们可能一年要跑五万公里甚至更多。电车是省电费,可电池的损耗、未来的更换成本是个未知数,一下大几万甚至十来万,谁心里有底?混动车虽然兼顾,但结构复杂,后期保养也可能麻烦。对他们来说,燃油车虽然油价在那儿摆着,但技术成熟,毛病少,就算有,维修成本可控,反而是最稳妥、最“省心”的选择,尤其是跑长途或者在偏远地区,燃油车的便利性还是无可替代的。
听一个干婚庆的九零后老板讲得贼实在。他说,现在很多客户租婚车,哪里懂什么烧油烧电?他们就看车里是不是够漂亮,有没有那种浪漫氛围。他买了几台瑞风M3,把内饰花大价钱改得跟豪车似的,装上星空顶、氛围灯,可外面还是瑞风M3那套壳子。接一趟活儿的报价比用GL8便宜快一半,客户觉得划算,他的车也排得多。他跟我乐呵呵地说:“大哥,三万块钱改内饰,跑半年就回本了。客户高兴,我赚钱,皆大欢喜。”你看,在他手里,瑞风M3已经不是一辆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个低成本的“获客平台”,靠里面的“软装”和外面的“性价比”赚钱。
当然了,这车也不是没有槽点,而且是那种很明显的槽点。你别指望它有多安全。安全气囊?侧面的想都别想,全系都没有。车身稳定系统ESP这种能救命的功能,你得到最高配才能看到。网上麋鹿测试的视频也能搜到,成绩刚过及格线,属于那种极限工况下你心里没底的类型。车里的科技配置更是原始得可以,那个中控屏,基本就是个带蓝牙功能的收音机,倒车影像的清晰度,嗯,跟打满了马赛克似的。
还有就是保值率,这块儿确实是它的软肋。开了三年的瑞风M3,残值率大概也就百分之四十五,比同期的五菱宏光还要低个八个百分点。这要是换了普通家用车主,估计心疼得要死。可买它的人呢?人家买的时候就想明白了。新车便宜那几万块钱,够你加三年油了。这车就是拿来干活儿的,风吹日晒雨淋,磕磕碰碰都是家常便饭,根本不会像伺候祖宗一样供着。它是个工具,不是个宝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