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长途驾驶时,车辆能自动保持车道、与前车维持安全距离,甚至根据导航规划路线自动变道。这种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通过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简称“智驾”)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为驾驶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帮手”,在特定场景下分担驾驶压力。然而,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以及日常出行的增多,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位“小帮手”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它是辅助驾驶,绝非可以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责任的自动驾驶。理解并尊重这其中的界限,是保障行车安全、享受科技便利的关键第一步。
“智驾”的分级密码:L2辅助驾驶 ≠ L5自动驾驶
要理解“小帮手”的能力边界,我们需要了解全球汽车行业广泛采用的智能驾驶分级标准(SAE J3016)。这是一个从L0到L5的六级体系:
L0 (无自动化): 完全由驾驶员掌控。
L1 (驾驶员辅助): 系统能在方向盘控制(如车道保持辅助)或加减速控制(如自适应巡航ACC)中提供单一方向的辅助。
L2 (部分自动化): 当前主流水平! 系统能同时在车辆的转向和加减速控制上提供辅助(如同时拥有ACC+车道居中保持),但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监控环境并随时准备接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辅助驾驶”(Combin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CDAS)。
L3 (有条件自动化): 在特定条件下(如高速公路),系统能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可以脱手脱眼,但仍需在系统请求时接管(法规尚待完善)。
L4 (高度自动化): 在限定区域和场景下,系统能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无需驾驶员接管。
L5 (完全自动化):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车辆都能自动驾驶。
由此可见,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配备“智驾”功能的量产车,其能力都处于L2级别。 这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一个需要驾驶员全程监督和参与的“协作系统”。它的作用是“辅助”,减轻驾驶者在长途、高速或拥堵等场景下的操作负担,而非“替代”驾驶员进行独立思考和应变决策。
“小帮手”的价值:科技赋能,缓解疲劳
尽管L2级辅助驾驶不是万能的,但它在提升驾驶舒适性和减轻长途疲劳方面确实发挥着积极作用:
长途伴侣: 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自适应巡航(ACC)能稳定控制车速和车距,车道居中辅助(LCC/LKA)则能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大幅减少驾驶员长时间控制油门、刹车和方向盘带来的肌肉和精神疲劳。
拥堵缓解: 在走走停停的城市拥堵路段,具备自动跟停功能的ACC能有效解放驾驶员的双脚,让拥堵时的驾驶压力显著降低。
安全保障的补充: 系统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持续监测车辆周围环境。诸如紧急制动辅助(AEB)、盲区监测(BSD)、车道偏离预警(LDW)等功能,能在驾驶员疏忽或反应不及的情况下提供重要的安全预警或辅助制动干预,为安全行车增加了一道“保险”。
与“小帮手”和谐共处:安全使用的智慧
要最大化发挥L2级辅助驾驶的便利性并确保安全,关键在于驾驶员建立正确的认知并采取负责任的使用方式:
1.时刻铭记主导权:方向盘与视线属于你! 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双手轻扶方向盘(满足系统要求),视线始终保持关注前方道路和周围环境。切勿因系统工作良好而分心看手机、吃东西、甚至闭眼休息。你是车辆的最终责任人。
2.理解系统边界:它并非全能战士。 L2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力有限。以下情况请特别注意并随时准备接管:
复杂路况: 如施工路段(锥桶、改道)、临时障碍物、特殊天气(大雨、大雾、冰雪)、路面异物(掉落物)。
特殊道路: 急弯、连续弯道山路、没有清晰车道线的道路(如乡村道路)。
特殊交通参与者: 对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动物或静止/缓行的特殊车辆(如工程车、农用车),系统的识别和反应可能不尽如人意。
进出匝道/路口: 需要驾驶员主动判断和操作。
3.保持状态,随时响应: 确保自己精力充沛,避免疲劳驾驶。系统只是辅助,驾驶员的专心、警觉和快速反应能力是安全的核心。切勿因开启辅助功能而放松警惕。
4.认真阅读用户手册: 在使用任何辅助驾驶功能前,务必详细了解其具体功能、操作方式、适用条件、限制和警告信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系统能力和触发逻辑可能存在差异。
5.做好接管准备: 当系统发出接管请求(如视觉、听觉或触觉警告)或遇到上述系统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时,立即、主动、平稳地接管车辆控制权。
行业协同:规范引导,共促发展
为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行动。近期,《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旨在:
清晰提示,避免误导: 要求企业在车辆App、车载系统显著位置和用户手册中,清晰显示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其功能边界,避免将其当作自动驾驶使用。
强化驾驶员监控(DMS): 要求车企开发使用有效的驾驶员监测和警示系统,在检测到驾驶员脱手、闭眼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通过语音、震动、限速甚至靠边停车等措施进行提醒或干预,敦促驾驶员保持专注。
规范宣传,杜绝夸大: 严禁企业在产品命名、营销宣传中暗示辅助驾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能力或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过度依赖或滥用系统。确保消费者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
保障产品安全与一致性: 要求企业严格执行OTA升级管理规定,确保车辆性能与申报参数一致,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并承担产品安全主体责任。
这些举措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用户教育上的双重责任,共同致力于让智能驾驶技术更安全、更可靠地服务于大众。
展望未来:理性拥抱技术之光
L2级辅助驾驶技术是汽车智能化发展道路上坚实的一步,它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部分场景下的安全性,展现了科技的魅力。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法规的日益完善、企业责任的切实履行以及消费者认知的不断提升,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终将在未来安全、可靠地实现。
而在当下,作为驾驶者,拥抱这份科技便利的同时,请务必握紧手中的方向盘,保持专注的目光,承担起驾驶员应尽的责任。只有当我们理性看待、正确使用,将这位“小帮手”定位在“辅助”而非“替代”的位置上,才能真正享受它带来的便捷,共同营造一个更安全、更智慧的出行环境。 让科技为人服务,安全始终掌握在智慧的驾驶者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