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一开始真没觉得德尔股份能搞出什么大名堂。
这家2004年就成立的老厂子,做汽车零件做了快二十年,听起来就跟街边修车铺差不多踏实。
可他们去年突然说,固态电池样品出来了。
还通过了UN38.3认证。
这可不是小事儿。
你知道这个认证多难拿吗。
相当于电池界的“出国签证”。
没它,货都运不出国门。
德尔股份7月刚拿下,欧美那边立马就有车企找上门谈合作。
我在沈阳老家有个表哥,在汽配厂干了十几年。
他说现在国内一堆公司吹牛说自己有“黑科技”,结果连个像样的测试报告都拿不出来。
德尔这事,他是真信了。
因为人家是实打实在日本建了研发中心,2018年就开始干了。
七年啊。
别人炒概念那会儿,他们在招人、买设备、调配方。
关键是路线选得稳。
当时硫化物火得不行,大家都追着跑。
但他们一成本太高,稳定性还不行,干脆转头搞氧化物路线。
用的是湿法涂布工艺,跟现有产线兼容性好,以后量产也省事。
我前阵子去上海出差,顺道看了他们试制线。
今年初才建完的,看着不大,但挺规整。
能按客户要的不同场景做定制样品。
现在能量密度做到260Wh/kg了。
不算顶尖,但够用。
下一代冲400Wh/kg,这就有点意思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钱从哪来。
你以为他们是靠烧投资活着?错了。
2024年赚了三千多万,2025年上半年营收直接飙到24亿多。
新能源相关产品涨了74%。
这部分业务成了输血管。
等于自己造血供研发,不靠画饼骗补贴。
还有张牌打得妙——德国卡酷思。
2017年花了不少钱收的,当时很多人看不懂。
现在明白了。
那是早就给国际化铺路。
欧美客户本来就是卡酷思的老关系。
现在德尔说,我有固态电池了。
人家一听,熟人先聊聊。
不像有些公司,技术没影呢,先在海外注册个壳公司装大尾巴狼。
张磊,他们董秘,我见过一次。
说话不带虚的。
他说我们不跟宁德时代比谁数字高,也不学丰田慢慢磨。
我们要做能赚钱的电池。
这话听着糙,理儿对。
实验室里再牛,装不上车都是白搭。
德尔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把技术一步步变成能卖的东西。
你看现在很多企业,一提转型就是“颠覆”“革命”。
德尔没这么说。
它就是在老本行上多挖了几锹土,没想到挖出水来了。
我不是电池专家。
但我相信一件事:能把零件卖给奔驰宝马的人,不会在电池这事上瞎胡来。
固态电池最后拼的不是谁喊得响。
是你能不能按时交货,出了问题能不能扛得住。
这方面,老牌汽零厂反而有优势。
所以我说,别光盯着那些天天发论文的。
有时候,穿工装裤的人,才是真干活的那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