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们现在卷得那个架势,恨不得把起居室都搬进车里。你瞧瞧新出的捷途山海L9,直接把“熨帖”俩字儿刻在了车身上,零重力座椅、SPA按摩,简直想让你在车里舒坦到天荒地老。我说,现如今,大伙儿买车真就只图个安逸了吗?
乍一看,像是消费跃迁,大家腰包鼓了,想犒劳自己。可细琢磨,这背后莫非还藏着点别的门道?往昔咱们买车,掂量的是三大件,结实耐用才是硬道理。眼下呢?里程焦虑、动力过剩,参数都快倒背如流了,结果真正在乎的反而是座椅是不是够窝心。
厂商自然心照不宣。参数死磕太费钱,搞差异化竞争,主打舒爽,仿佛成本更划算,更容易吸睛。你瞅这捷途山海L9,价位也算亲民,十几万起,就能享受到“头等舱”待遇。只是,这“头等舱”果真是铁需吗?还是说,不过是厂商炮制出来的一个“伪需求”?
有种说法,这是内卷的必然走向。电车同质化太厉害,大家都在硬拼电池、硬磕电机,消费者都审美疲劳了。厂家只能另辟蹊径,从舒适度上做。说到底,谁不想在堵车的时候,能惬意地马杀鸡一下,放松片刻呢?
另一种论调是,这是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弹。现在生活压力山大,996是标配,车子不单是代步工具,更像是移动的“避风港”。在通勤的路上,能瘫在零重力座椅上,偷得浮生半日闲,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聊以自慰。
还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消费降格的表征。即便大家追求舒适,但对价码依旧精打细算。与其砸重金买豪华牌子,不如选一款性价比更棒的车型,配置拉满,舒适度也不赖。归根结底,面子是给旁人看的,舒服是自个儿的。
要是咱们把时间线拉长些,会发现这种对“舒坦”的渴求,其实一直都在。早先的汽车,也注重座椅的承托性、内饰的奢华感。只不过,现在电车厂商把这种“熨帖”放大了,当成了一个重头戏来吆喝。
但问题也来了,过分强调舒适,会不会忽略了汽车的本分?安全性能靠谱吗?操控性如何?这些才是重中之重吧?倘若为了追求安逸,牺牲了安全,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单从捷途山海L9这次发售就能窥见,车企的营销套路也在不断翻新。他们不再一味地堆砌技术参数,而是更加侧重用户体验,试图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这固然是好事,但也得留个心眼,别被过度粉饰的“舒适”给蒙蔽了。
毕竟,车终究是用来驰骋的,安全、可靠才是根基。舒适,不过是锦上添花。当我们想当然地把原因归结为“消费升级”时,是否忽略了背后更盘根错节的社会心理和市场博弈?厂家在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的同时,也在诱导甚或创造需求。而消费者,也需要在琳琅满目的选项中,保持一份清醒,寻到真正中意的那一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