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

自从安世中国放出风声,说要恢复供货。

大众、宝马的高管们,立马拖着各自的律师团,火急火燎地堵在了安世东莞工厂的门口。

那架势,哪是谈生意,分明是在抢船票,一张决定自家工厂会不会停摆的生死船票。

每个人都想第一个冲上去,签下那份全新的、据说规矩全变了的合约。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几乎同一时间,阿姆斯特丹。

安世的全球总部,却是另一番光景,冷清得能听见风声。

曾经,这里被欧洲各大车企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如今,别说人了,连一封抄送总部的邮件都收不到。

荷兰政府一个月前强行接管时的那股得意劲儿,现在全变成了无人搭理的尴尬。

一场算错账的豪赌

一切的急转直下,都怪9月30号那张部长令。

荷兰经济部,突然翻出一部冷战时期的老古董法案,叫《物资供应法》。

理由冠冕堂皇,“防范知识产权转移”,直接把安世在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给冻了。

还明令禁止,不许它们跟中国区有任何技术往来。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第二天,荷兰的法院连过场都懒得走,直接下文,把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一撸到底。

闻泰科技当初花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买来的98.23%股权,就这么被强制交给了第三方。

荷兰首相还想打个马虎眼,说什么“管理问题”。

结果法院文件直接把他脸给打了。

文件里清清楚楚,9月下旬,华盛顿和阿姆斯特丹就在密集沟通。

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很直白:必须换掉中方管理层。

说白了,这场接管,就是一场迎合美国新规的政治投机。

谁的安世谁说了算

但荷兰人这次,算盘彻底打歪了。

他们以为捏住了法律文件和股权,就捏住了一切。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他们忘了,今天的安世,早就不是昨天的安世。

这是闻泰科技砸下重金,深度整合了多年的心头肉。

持续的投入,让中国区承担了全球八成的成品供应。

而东莞工厂,更是掌握着全球72%的封装测试产能。

所谓总部,不过是个名头。

接管的消息传来,东莞工厂确实慌了一阵。

有员工说,当时车间里三分之一的机器都停了,仓库里堆满了货,就是出不去。

一些分销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守在工厂门口,一个芯片也别想拿到。

中方很快启动了备用方案,到了10月中旬,生产线再次全面轰鸣。

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所有产品,只对内。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欧洲的车企,最先感觉到了这股寒气。

欧洲车企集体断粮

大众在德国的工厂,芯片库存告急,眼看只能再撑三周。

整条生产线,都悬在停工的边缘。

宝马的损失更直接,一个月就没了10亿欧元。

旗下最火的新能源车,交付时间硬生生从3个月拖到了6个月。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发出警告:再这么下去,整个行业一年损失会超过200亿欧元!

这些焦头烂额的巨头,不是没想过找荷兰总部。

但他们很快就绝望了。那个所谓的“总部”,除了名头,连调配一个芯片的权力都没有。

没了中国工厂的授权,荷兰人手里的股权证明,真成了一堆废纸。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规矩中国人来定

欧洲车企乱成一锅粥时,中国的组合拳来了。

10月4日,商务部公告,禁止安世中国的子公司向境外出口特定元器件。

这一下,直接掐断了欧洲的念想。

紧接着,10月9日,稀土新规落地。

任何产品,只要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想出口?先审批。

要知道,芯片制造必需的高纯度稀土,全球七成以上都来自中国。

这套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荷兰人引以为傲的ASML光刻机,因为缺了中国的稀土抛光粉,产能直接慢了三成。

德国的西门子、巴斯夫这些工业巨头,也因为原料断供,被迫把大把订单转移到了中国。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如果说官方出手是釜底抽薪,那安世中国的反击,就是直接摊牌。

10月19日,在断供整整19天后,安世中国宣布,可以恢复供货。

但这次,有三条新规矩。

第一,所有欧洲客户,合同重签,签约主体直接改成“安世中国”。

这不只是改个名字,而是主导权的彻底转移。

新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中国区拥有产能调配、订单优先级的最终决策权。

第二,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这意味着,安世集团近一半的核心营收,将直接进入中国区账户。

荷兰总部,连过路财神都当不成了。

第三,也是最狠的一条,对欧供货量,要看国内订单的脸色。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国内需求永远是第一位。

这条规矩的底气在哪?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光国内的单子,就够安世中国吃掉六成以上的产能。

欧洲能分到多少,全看缘分。

阿姆斯特丹的电话没人接

新规矩一出,欧洲车企用脚投了票。

大众的中国区总裁,第一时间飞到东莞,当天就签了新合同。

宝马更绝,主动提出要把中国区的采购总部,直接搬到东莞来。

短短一周,十几家欧洲车企排着队签约,再也没人提荷兰总部半个字。

托管团队想联系安世中国协调,得到的回应只有一句: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不承认荷兰总部的职务调动,其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荷兰经济大臣亲自致电中国商务部长,得到的答复同样强硬:立即纠正错误。

连欧盟出面调停,也碰了一鼻子灰。

德、法两国早就私下表达了强烈不满,博世、大陆集团更是直接向欧盟施压。

警告说再不解决,他们就把三成产能直接搬到中国去。

结语

荷兰这场闹剧,正在给全世界上一堂深刻的课。

这个曾靠着东印度公司,用贸易之名行掠夺之实的国家,想故技重施。

结果结结实实地踢到了一块铁板上。

它依赖美国保障安全,又依赖中国维持经济的内在矛盾,被这场风波彻底撕开。

安世中国新规立威,欧洲车企争相恐后签协议,荷兰总部遭彻底架空-有驾

特朗普政府规划的50亿美元备用封测厂,要到2027年才能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的话语权,从来不在法律文件里。

它在车间轰鸣的生产线上,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里。

当中国企业牢牢握住了产能、技术和市场,所谓的规则霸权,不过是个一戳就破的泡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