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营收增长,海外加速,高端品牌突破

有时候,数字比人诚实得多。傍晚六点的会议室里,冷气吹得档案都打卷,表上“中华”烟头还没熄完,投影布上一串令人眼晕的营收数据和净利润曲线亮晃晃地爬升。有人咂嘴,有人皱眉。可一旁的审计员只是点了点鼠标,保持职业惯有的谨慎,仿佛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的不是激烈竞争和时代变迁,而是一局还没洗干净的扑克牌。这是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是近些年汽车行业大浪淘沙后的缩影。

先别急着为数字喝彩。3713亿元营收,15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3%和14%,这些漂亮的增速在当下的汽车圈里,已不只是“跑赢大盘”的好消息,更是一场对手刹不住闸、有人却开始换赛道的信号。只关注“销量扩张”,未免局气。但细细一扒,海外市场增速130%以上,高端品牌同比增长75%——这个“切面”明显不只是换壳卖车,更像是在产业食物链试图抬头吞下一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高附加值市场”。

常言技术是王,可这个“王”也有真假。有些企业把“高科技”当幌子挂在广告里,有的则丧心病狂地把钱扔进无底洞。比亚迪这场“烧钱游戏”,看起来倒有些冷静。309亿元研发投入,净利润两倍还多,且这不是第一次这么干。固守“研发比利润贵”的打法十四年,真够刚的。和其他玩家比一比,吉利、长城、理想、小鹏这四家加一起,研发支出略超比亚迪单枪匹马。行业门口贴着“长周期、重资产”,翻译成人话就是:这活没点耐心、没点钱,不如去玩短视频。

当然,投钱的公司不一定就把技术“投”成了。隔行如隔山,汽车领域的研发,像修条高速公路,花的钱埋在看不到的地下。比亚迪花得狠,内心也凉快:2024年542亿元研发投入,技压A股群雄,从“体量大”到“研发强”扳手腕。这可能也是中国汽车要从“组装大国”往“创新强国”改名的关键动作。

说到底,光有技术还不够,得把“奖励”给用好。比亚迪天神之眼、兆瓦闪充、无人机,各种硬核词儿听得人有点晕,这些成果堆出来,真能解决啥问题?关键时刻,智能泊车L4级,还打出国产罕见的“全额兜底”承诺——简单说:你用我的新技术,如果车出事,责任我扛。别的不说,这起码解决了消费者怕被“割韭菜”的焦虑,也给行业那些“拿技术吓唬人,遇问题甩锅给用户”的套路上一记闷棍。行业风气这玩意,有时候真得靠老大哥发个狠。

比亚迪营收增长,海外加速,高端品牌突破-有驾

但话说回来,一年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卖120万辆,成了国内“智驾销量冠军”,光环背后,技术兑现市场的路径看得见。往深里说,这不是高铁票抢到了,这是颠覆保护主义、智驾信任危机之下,技术和市场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双向奔赴”。

当然,光自己升级还不够。做汽车,讲究个“互通有无”。比亚迪家里的专利堆成了小山,新能源、混动、纯电占了全球中国专利榜首。比起“专利墙”把自己裹成刺猬,他们玩得是专利授权带动产业升级,相当于“你会煮饭,我给大米大家一起吃”。汽车业这帮人有个共识:专利是技术硬实力,也是市场的准入券。但真正能把创新转化成一整个行业跃升的踏板,这本事,贵在坚持。

有人说,比亚迪这场“长期主义”的研发投注,像是在铺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盲赌;但换个角度,或许只是对汽车行业“慢变量”做出的本能反应。短期让利铺未来路,技术壁垒筑护城河,说得晦涩一点,是“理工男科学家精神”;说得直白,就是行业洗牌谁还玩小聪明。

比亚迪营收增长,海外加速,高端品牌突破-有驾
比亚迪营收增长,海外加速,高端品牌突破-有驾

这里面当然有无奈。投入若干百亿,等来的未必都是惊喜,有时不过是一纸审查部的否决函;打造一套顶尖系统,难免碰上“宣传过度、实际落地失败”的旧戏码。谁没见过PPT里的智能驾驶“让天下汽车都懂你”,结果车主只敢停车场里小心翼翼试用?不过,比亚迪敢“全额兜底”,也算用商业险挑了行业半边担子,这份底气,得益于持续的研发回报。

比亚迪营收增长,海外加速,高端品牌突破-有驾

身为旁观者,也难免要想:研发持续烧钱,遇到风口浪尖的产业调整,企业下一步还顶得住吗?高端品牌的“价值突破”,会不会只是短暂的品牌溢价泡沫?专利技术的外溢合作,是为行业共赢,还是为自己筑更高的篱笆墙?将来市场足够成熟,用户会不会因为过度信任自动驾驶而“松懈”注意力,责任认定究竟该归谁?

甭管业内还是身处其外,长期主义这个词儿,听着笃定,做起来像捡钢球——每一颗都重,却不保证每一步都稳。有的人兴致勃勃抢答,有的人边走边观望。比亚迪写下这份年中答卷,固然让人眼前一亮。最后该给谁颁奖、谁又能留下来,牌桌还远远没散。你怎么看,烧钱“买未来”,到底拼的是胆子还是定力?又是谁在见证技术奇迹背后的艰难与孤独?

或许,这是每一代制造人的世纪考题。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