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海关8月1日起突然对一艘载满宝马X5的货轮补征15%关税时,慕尼黑总部的高管们终于意识到:这场持续五年的贸易拉锯战,已演变成真金白银的生存压力。特朗普政府9月24日发布的正式公告,不仅将欧盟汽车关税锁定在近十年最高点,更以追溯效力让欧洲车企面临双重夹击——既要消化未来成本,又要填补过去两个月的税收窟窿。
公告明确15%税率适用于所有欧盟进口汽车及零部件,追溯期覆盖8月1日至今所有在途货物。相比特朗普早年威胁的25%税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称"最佳结果"实为艰难妥协。值得注意的是,飞机零部件等商品获得豁免,显示美国精准打击汽车这一欧盟核心产业。
大众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其北美市场贡献全球销量的18%,而保时捷北美利润率高达欧洲本土的1.5倍。以奥迪Q7为例,4万美元出厂价叠加关税后终端涨幅达5000美元,与特斯拉Model X价差扩大至15%。更严峻的是,经销商需为库存车辆补缴关税,大众北美已报告3.2亿美元短期现金流缺口。
宝马承受的压力更为直接——北美市场占其全球销量21%,墨西哥工厂生产的X3系列虽可规避关税,但产能仅能满足60%需求。奔驰则面临两难:S级轿车因关税损失价格优势,而阿拉巴马州工厂的GLE产能已接近饱和。
田纳西州大众工厂扩建计划因UAW工会要求时薪提高28%陷入僵局。宝马加速将X5生产线迁往墨西哥,但供应链重组需8个月过渡期。奔驰被曝考虑削减S级进口量,转而提升GLE本土化率至75%。
保时捷选择维持溢价策略,但配套推出5年免费保养服务。分析指出,豪华品牌尚可转嫁成本,但大众化车型可能被迫减产。据估算,全面实施本地化生产将导致欧洲车企增加170亿欧元资本开支。
摩根士丹利预测欧盟可能对哈雷摩托加征20%报复性关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则暗示将收紧对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证标准。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墨西哥工厂获新订单激增,中国车企或成意外赢家。
这场关税战本质是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当15%的税率成为新常态,欧洲车企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北美市场的大门,正在从"自由贸易"转向"本土制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