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听过雅马哈劲战的名号?在踏板车圈里,这可是“125cc天花板”级别的存在,第七代车型更是揣着水冷发动机、VVA可变气门这些硬技术,连ABS+TCS都成了标配,按说进了大陆市场该是香饽饽吧?可现实是,这台车想在这儿卖好,难如登天。
先说说这劲战到底有多能打。第七代分125cc和155cc两个版本,125cc的最大功率就有9kW,比不少同排量踏板快出一截;155cc版本更是直接用了FORCE2.0的动力,050米加速比上一代还快1.3个车身,连大灯都能变色温,骑出去既有面儿又有劲儿。
懂行的都知道,它的DL8车架操控激进,改装潜力还大,说是“六边形战士”真不算吹。可再能打也得看市场,现在大陆的150cc及以下踏板圈,早不是“有技术就能赢”的时代了,拼的是啥?是真金白银的性价比。
拿价格算笔账就明白。劲战125在台湾省起售价约合人民币2.19万,要是平行进口到大陆,没2.5万下不来;就算国产化,125cc版本起售价估计也得1.8万,155cc版本因为排量超150cc要缴购置税,落地直接破2万。
再看对手们:本田LEAD125才卖1.68万,储物空间还大;豪爵UHR150更狠,1.6万的价,水冷动力、均衡配置啥都有;甚至不少国产150cc踏板,价格直接压到1.5万以下,还照样给ABS+TCS。更尴尬的是,雅马哈自家还有巡鹰125(约1.2万)和NMAX155(约2.78万),劲战一进来,不是抢对手生意,先得跟自家兄弟打架。
再看消费者想要啥。大陆用户选125cc踏板,优先考虑的是油耗低不低、座桶能不能放全盔、日常通勤方不方便,至于“操控激进”“改装潜力”,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加分项,不是必选项。你说劲战运动性能强?
可现在想玩的用户,早把目光投向150cc以上排量了,小排量里拼运动,本就不是主流赛道。三阳DRG、光阳弯道情人这些同类型运动踏板,国产后销量也没见多火爆,这已经给劲战提了醒:大陆市场不吃“纯运动”这一套。
雅马哈自己的问题也不少。全球战略里,大陆市场本来就不是重心,产品引进节奏慢得让人着急;跟春风合资的株洲春风雅马哈,到现在也没个明确的产品规划,春风自己都在推150cc踏板,谁知道劲战能不能排上号?
更别说销售网络了,比起本田、豪爵,雅马哈的4S店覆盖率差了一大截,用户想买车、做保养都不方便,这咋跟人抢市场?还有技术下放的顾虑,要是把劲战的VVA技术搞到低价车上,自家NMAX155的高端定位不就受影响了?左右为难,哪头都不敢松。
那劲战就一点机会没有了?也不是。最现实的路就是靠合资降成本,比如跟春风合作,推出个“减配版”——把TCS简化了,仪表换成基础款,把价格压到1.5万以内,这才有竞争力;或者学台湾省的SMAX155,搞个平踏板版本,既能通勤又能买菜,拓宽实用场景。
要是想推155cc版本,就得跟NMAX155错开定位,设计更年轻、更有可玩性,不然俩车撞一起,只能自己卷自己。可话说回来,这些都得快,现在本田传要出NS150GX,豪爵还在补配置,国产厂商更是月月有新品,雅马哈再磨蹭,等用户把劲战的情怀耗没了,再进来也晚了。
说到底,劲战是台好车,可再好的车也得适配市场。大陆踏板圈现在是“性价比为王、实用至上”,劲战的高成本跟这个主流需求根本对不上;再加上雅马哈自己的战略犹豫、渠道短板,想引进还卖爆,难。除非它能狠下心降成本、改定位,不然就算真进了大陆,大概率也是“粉丝欢呼半天,掏钱的没几个”。
最后想问大伙儿,你们觉得雅马哈劲战要是真来大陆,是该减配降价走实用路线,还是保持原汁原味靠情怀吸引玩家?要是你选踏板,会为它的性能多花好几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