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赛车场上的事,真是比我刷的那些明星八卦还让人抓马。刚看完比赛,手机还温乎着呢,脑子里全是那个一号弯的折腾。你说这汉密尔顿,七个世界冠军了,怎么还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一遍遍地问车队,那个一号弯该不该罚?人家勒克莱尔不就是稍微“走了一下捷径”,他非得揪着不放,还要求罚自家队友?
都说他快,可我看着,没了那辆“快车”,他这表现,有时候真是让人捏把汗。勒克莱尔在第一圈那个一号弯,确实是五个人里边儿有“操作”的,一度还超了诺里斯跑到了前面。但人家立马就把位置还回去了,这才是规矩。而且,他入弯之前本来就比诺里斯慢,按理说应该排在第三。可汉密尔顿那边还在扯皮,说什么“我领先勒克莱尔”,这话说的,他自己那时候的位置,维斯塔潘刚把他“送”上去的,排在第三。
然后,第六圈,那才叫一个热闹。维斯塔潘上来就给他施压,汉密尔顿心里肯定又憋屈了。俩人在一号弯差点儿贴上,接着维斯塔潘被逼出了赛道,到了四号弯前面。结果呢,汉密尔顿自己在那儿一脚锁死,然后没按规定跑回赛道,反而借着这个“便利”拉开了距离。这波操作,你说他占便宜了吧,他还假装不知道,没打算还位置,油门反而踩得更狠。
最让人无语的是,他还在那儿对着车队絮絮叨叨,抱怨一号弯,好像自己一点错都没有似的。他队友呢,也默不作声,根本没提还位置的事。汉密尔顿自己被罚了十秒,虽然说国际汽联对他没按规定跑回赛道的行为“网开一面”了,但这事儿,我算是看明白了。
他还在那儿不依不饶地抱怨,觉得别人没被罚不公平。你看看维斯塔潘,人家那是人家有理有据地利用规则,你要说严格,第一圈那个一号弯,真正该受罚的,应该是勒克莱尔。他切弯占了便宜,居然也没把位置还给汉密尔顿。你说这事儿,车队怎么去投诉?让法拉利去投诉自家车手吗?这逻辑,我真是服了。
这件事情,说实话,让一些英国媒体和所谓的“精英”们非常不爽。他们可能觉得汉密尔顿吃了亏,或者觉得规则执行不严。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赛车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规则博弈的真实写照。
你说规则,那得看你怎么理解和执行。汉密尔顿在那几圈里,明显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利用了赛道条件,并且没有及时纠正。这不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车手该有的操作。而维斯塔潘,虽然在某些回合里显得很强硬,但他的许多行为,都是在规则允许的框架内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是对规则的精妙运用。
我们不能只盯着某一个车手,或者某个特定的回合来评判。赛车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车手、赛车、车队策略,以及最重要的,赛会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当规则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时,车手们自然会去尝试突破和利用。
这件事,最关键的是,汉密尔顿团队在这场博弈中,似乎也扮演了一个不那么积极的角色。当他自己出现违规嫌疑时,车队没有及时给他纠正的建议,反而让他继续沉浸在对对手的抱怨中。这不像是一个顶级车队应有的配合。
而且,这种“一号弯的争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F1的历史上,关于赛道极限、超越规则、以及车手之间的“小动作”,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总会有人站出来,有人被指责,有人被理解。
但我总觉得,当我们看到一个车手,特别是像汉密尔顿这样曾经的王者,在比赛中表现出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和“情绪化”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他身上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是年龄,是心态,还是对胜利的渴望,让他开始变得有些“急躁”?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在规则边缘徘徊,并且在明显违规后依然执着于指责对手的行为,很难让人信服。
赛车比赛,比拼的不仅仅是车手的速度和勇气,更是智慧和对规则的理解。当一个车手,或者一支车队,开始把精力放在抱怨和指责上,而不是专注于自身技术的提升和对规则的遵守时,他们离真正的巅峰,或许就越来越远了。
下一个回合,他还会继续抱怨吗?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