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汽车圈也能像NBA那样大乱斗呢?
一边有人提前收工回家写论文了,另一边却每天喊着“再战三百回合”——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概就是这么一副场景。
有些品牌曾经牛气冲天,现在突然“掉队”,比如理想,说句不客气的,跌得比股市还快。
有人是不是还记得一年多前“蔚小理”三个字还有点江湖气息?
现在这组合,怕是只能拿来怀旧了。
零跑、小鹏、蔚来就跟开了加速外挂一样,一路狂飙,理想却着实有点力不从心的意思。
怎么,新能源的下半场要“王者归来”?
别急,瓜还没熟,咱慢慢掰开细看。
上来就猛料——理想这个跌落神坛的速度,堪比过山车啊。
八月交付才2万8千多辆,直接腰斩,环比那叫一个惨烈——说句实在的,这数据大部分人都没预想到。
去年底还在新势力里混得风生水起,如今突然排到“蔚小理”末尾。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神话破灭”现场?
是不是有点肉疼?
其实,如果真把每次行业起伏都当偶然,那真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理想的这波操作,绝非一朝之间。
比如那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SUV,理想i8,刚一交付就被撞进了舆论旋涡:跟大货车撞了个满怀,测试视频没过多久就全网疯传,网络梗一波接一波。
有些段子手甚至用“铁皮加厚版大沙发”调侃。
我看,品牌形象的“塌房”,这锅理想是必须扛的。
其实说到产品层面,理想一直靠“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组合拳打天下。
但现在的用户,哪有那么容易被忽悠?
这些功能一旦被大把友商抄过去“标配”,你还拿什么吸引眼球?
新鲜感消退,用户的心思也越来越“六根不净”。
哪怕理想再强调什么“家用场景”,消费者早就不吃那一套了。
反正今天看下来,细品这场洗牌,理想的日子真不能算好过。
那头比亚迪呢?
看着还是头牌,一口气交了37万多辆。
但别高兴得太早,增速才5%。
相比行业平均增速15%,还真就显得有点慢。
这事搁在以前,比亚迪对于“王者地位”那是自信心爆棚。
现在呢,各路对手悄悄摸到脚边,不声不响就把份额分了点走。
再看看那些传统车企,像吉利、上汽、长安、奇瑞,每家月销都稳定在10万上下。
吉利更绝,银河系列八月直接卖了11万,同比翻了快三倍。
靠谱吧,传统车企一旦发力,那就是一群老司机“集体冲线,请勿模仿”。
其实比亚迪最大的问题,还是对那两个系列太依赖了。
王朝也好,海洋也罢,要是有一天用户腻了,那“高端化”还能咋玩?
腾势D9小火一把,但N7、N8跟着哑火。
仰望系列八月才卖405台,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气势上固然有了,但销量就是不来。
这局面怎么看?
比亚迪虽然还稳守一哥位置,但背后已经堆满了“挑战书”。
细数下来,这种增速疲态,如果不想办法调整,迟早被追平。
咱这里不得不说一声:零跑你是真火,大家就硬生生看着你“弯道超车”。
八月交付5.7万多台,还领跑新势力六个月。
这种成绩,估计不少人都要用手机拍下来发朋友圈了。
到底胜在啥?
说白了,还是性价比一锤定音。
零跑这些年顶着“技术平权”的旗号,背后其实就是把价格打到你毫无抵抗力。
产品力够,技术也能跟上,价格还实在,搞得不少竞争对手不服都不行。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终于抬头,三千万入账,历史性“首次扭亏为盈”。
还顺利混进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也给了个大榜单位置,含金量那叫一个高。
其实很多人还没搞清楚,市场选谁真的不看“花里胡哨”,啥好用、便宜、靠谱谁都能识货。
这种指标一旦变成主流,谁想玩虚的都得“出局”。
说到技术路线,你们发现没?
插电混动突然火了一把,这增速能到85%,放在任何行业那都是“凶猛攻势”。
虽然纯电依然是大头,但涨势就有点收着了。
市场竞争给纯电车型戴上了“紧箍咒”,一个不留神就原地踏步。
其实很多家庭用户都偏好混动,毕竟谁也不想为续航焦虑“心惊肉跳”。
看比亚迪也很明白这节奏,纯电心理那一关,有些人迟迟过不去。
上半年数据,纯电车型过了百万,插混型也就多那么几万,谁说插混是“小众”?
这局走势,家用第一辆车,混动直接上分。
其实咱再瞄一眼出口表现,你发现没有,车企都是一边咬牙在国内讲究性价比,一边琢磨怎么出海捞金。
比亚迪八月出口就干了8万多辆,甚至把泰国工厂生产的“喇嘛车头”出口到欧洲。
奇瑞更“离谱”,八月海外直接交付13万,增长杠杠的。
从五月突破10万就一路加速,没个刹车的意思。
蔚来自信宣布,2025年之后依次杀入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哥斯达黎加,说干就干。
新加坡还专门整了一个右舵车型,firefly萤火虫,对于喜欢“左叮右咚”的车主估计吸引力不小。
这种场景一对比,出口简直成了必须项,不玩国际局那就只能在家“窝里斗”。
车企们察觉到,只有全球市场能承载这份野心。
大环境看下来,八月渗透率都干到55%以上了,但这仅仅是“预热阶段”。
惯例“金九银十”才刚刚拉开帷幕,谁能笑到最后,真不好说。
行业的挑战远不止销量。
比亚迪要防止“企业病”,公司规模一大,难免决策迟缓——效率和市场敏锐度都在考验,稍微分神就被踢出“赛点”。
理想更尴尬,纯电转型就像赶鸭子上架,动作要是慢了点,就会被用户用脚投票。
单一技术依赖,注定没法长久,谁能坚持纯电平台的研发和投放,谁才能重新拼出牌桌。
整个市场的“盈利魔咒”还困住大部分企业。
比亚迪、理想、零跑几个“大佬”能健康跑,剩下的新能源一众品牌还在亏本阵营里比赔钱额度,看谁扛得久。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疫后产业链就像走钢丝?
哪怕已经熬过了供应链、技术瓶颈,现在还是要面对新一轮大浪淘沙。
总有新王要登基,但没人知道这顶皇冠到底落谁头上。
你可以说比亚迪稳,能撑得住,但也不能忽视零跑这种“黑马”,以及一众合资的老炮玩起新能源,那路数可不简单。
也可能一两年之后,大家发现颠覆性的不是谁卖得多,而是谁更懂市场味道。
毕竟,不管是混动、纯电还是出口,谁能真正贴着用户需求来跑,谁就有话语权。
写到最后再扯一句:行业还没到底,巨头也不是铁板一块。
细想下去,消费者才是那张“底牌”。
你觉得,下一个“新王”会是谁?
你更看好混动还是纯电?
大洗牌真要来了,你赌哪一家能坐稳宝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