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

谁都没想到,时隔八十年,中国和美国居然又一次联手,正在把日本打回原形,只不过这次是默契大于合作。就在中美达成和解后不久,特朗普突然向日本发难,称日本对美国汽车贸易存在严重不公平行为,他绝不会取消对日系车25%的关税。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美国对日系车加征25%的关税究竟会给日本经济造成怎样的重创,老罗举个深动的例子,日本现在就好比吊在悬崖上,全靠一只手扒拉着旁边的救命稻草没有掉下去,而特朗普加征日系车关税就是在砍掉日本这根救命稻草原因很简单,日本如今还能保持发达国家的地位,完全是靠汽车产业撑起来的,可以说汽车产业就是日本的命根子。

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有驾

汽车产业作为人类第一大制造业,其地位靠三点支撑,一方面,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在所有工业门类中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大概在12000亿美元左右,比排名第二的消费级电子产业高出三成。另一方面汽车是所有工业生产活动中,跨部门协作率最高的行业,生产一辆汽车至少需要80%的工业门类参与其中,所以他涉及的供应链很冗长,零部件也非常多。而最关键的在于,汽车及其相关行业,是所有工业门类里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以德国和日本为例,汽车产业从业者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均在8%,远高于第二名机械制造类的5%。而日本的汽车产业,在所有工业国里面,做到了极致的巅峰,我举几组数据你们就明白了。

第一、全球汽车产业总产值也就1.2万亿美元,光丰田、本田这些日本车企的资产规模就占到了7000亿;第二、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里,日本有35家处于世界第一,美国只有30家,德国只有18家;第三、世界五百强里的日本工业企业所属门类,全是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第四、全日本540万制造业工人里,汽车产业链养活了210万,相当于每十个产业工人就有四个靠汽车吃饭;第五、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每年卖车赚的外汇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德国汽车出口只占24%,美国才7%。去年日本海外卖了480万辆汽车,赚回来18.6万亿日元,这笔钱不光覆盖了全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开销,还多出3万亿补贴国内养老金;第六,日本汽车产业创造的税收,占日本中央税收的15%。

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有驾
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有驾

以上数据既说明日本的汽车产业确实牛逼,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和产业体系对汽车过于依赖了,一旦汽车产业出现什么变故,那么日本必然从发达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很不巧,日本汽车产业的龙头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日系车在全球主要有北美、东亚、东南亚三个市场,北美市场以美国为主,东亚市场除了日本自己,则以中国为主,至于东南亚就比较广泛了,凡是经济好点的国家,基本都开日本车。这三大市场,占到了日系车总出口的八成。然而,日本汽车的护城河太低了,相较于美系的硬派豪华、德系车的历史积淀,日系车卖得好一靠皮实耐造省油,二就是靠全产业链的优势把价格成本压缩到了极致,所以大多数日系车的市场定位都是低端,而低端就意味着可替代性强。过去十多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不断丧城失地。

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有驾

2018年中国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日系品牌,丰田本田日产三巨头加起来占26%的市场份额,名次也就比德国低,但到了去年,所有日系车在华市场加起来也才堪堪有10%的市场。东南亚市场也是同病相怜,泰国皮卡市场曾是五十铃的自留地,现在长城炮电动车抢走35%份额。在印尼的网约车市场,丰田Avanza五年前垄断94%的份额,现在五菱Air EV用每公里7分钱的电费成本,硬生生抢下30万辆订单。而越南两年间冒出的2100个充电桩全是中国企业建的,日企只装了127个,直接导致中国电动车市占率冲到28%。

如果中国的汽车只是卖得便宜,当然不至于把日系车这条盘踞东南亚几十年的地头蛇打得丢盔弃甲,真正令日企惶惶不可终日的是,跟日系车比起来,中国车兼具成本便宜的同时,还以更高的技术梯度把消费者最后的情怀也打没了:丰田bZ4X在泰国实测续航打七折,比亚迪海豹能跑出92%达成率;日系车机还在用十年前的芯片,中国车标配的8295芯片算力强八倍根据国内汽车媒体在印尼的采访,跟丰田的Avanza相比,五菱宏光Air EV在能源成本上每月可节省1100元人民币的开支,而这笔钱差不多是当地一个家庭半月的生活费了。

所以现在的日系车出口,全靠美国市场在养活。拜登执政时期,恰逢中国国产车对日系车宜将剩勇追穷寇,民主党智囊团敏锐的抓到了中日之间不可调和的产业矛盾,于是推出通胀削减法案,一边堵死中国汽车向美国大规模出口的渠道,另一边给日系车大搞补贴,让日系车几乎在美国一家独大,从而将岸田政府牢牢地绑在了美国战车上。老规矩,看数据,2023年也就是通胀削减法案出台的第二年,日本车共出口480万辆,其中42%销往美国,同比暴涨12%,市场份额也来到了36%,这意味着美国市场每卖出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日系车,排名妥妥的第一。毫不讳言,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汽车,能在号称车轮上国家的美国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和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正是靠着美国市场的增量,日本汽车产业才能在中国汽车的穷追猛打下苟延残喘,而这些全都是美国拉拢日本的筹码。

但特朗普觉得儿子就是儿子,地位是不平等的,我让他去打人,他还敢跟我提条件,这不是倒反天罡,牝鸡司晨吗?于是就在今天,特朗普专门还发文称日本是被宠坏的盟友,威胁要宣布贸易谈判结束。如果美国这25%的关税全面落地,那没得说,日本汽车产业必然面临血顶之灾。因为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护城河也是卖得便宜,但韩系车卖得更便宜老罗算过一笔账,现在丰田RAV4在美国卖2.8万美元,加税后涨到3.5万,直接比同级的现代途贵4000美元。而现代在阿拉巴马州的工厂产能富余,随时能增产30万辆补缺。本田在美的主力车型,雅阁混动本来就比现代索纳塔混动高3700美元,加关税后价差拉大到5500美元,他还能有战斗力吗?

从光刻机到汽车,日本工业如何被中美“上下夹击”打回原形?-有驾

其实不止汽车产业,整个日本经济能走到今天这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也是因为中美非合作式的联手打压。各位如果年龄稍大的话应该记得,二十年前的日本堪称超级工业强国,基本上除了大型商业客机,市面上的高端工业品日本都能造,就拿这几年频繁抢镜的光刻机来说,放本世纪初,阿斯麦在佳能和尼康面前就是一新兵蛋子。但在过去几十年,日本由于向上不能突破美国的封锁,向下不能维持对中国的优势,以至于其高端工业市场全面崩溃,只剩下汽车这一根独苗了

向上不能突破美国封锁,指的是从八十年代起美国对日本的技术打压,包括扶持阿斯麦废掉尼康和佳能光刻机霸主的地位,扶持台积电和三星废掉日本在芯片制造的地位。向下不能维持对中国的优势就更好理解了,2015年以来中国产业的崛起,本质上就是对日本市场的抢占,海尔格力抢占日本的家电市场,华为小米抢占日本的手机电视市场,中车抢占日本的轨道交通市场,京东方华星光电抢占日本的显示面板市场,南船北船抢占日本的造船业市场基本上除了汽车产业,日本成规模每年能创造出千亿美元营收的市场都被中国抢完了。美国从上往下压,中国从下往上挤,处在中间的日本制造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旦汽车顶不住两边的压力,那么日本必然跌回发展中国家。这两年日本GDP先后被德国和俄罗斯超越,从世界第三连退到世界第五,不正是后果的体现吗?

当然,作为一个贫瘠几千年的岛国,穷才是日本的常态,只是近代他们的运气太逆天了,连续抱上英国和美国两条大腿,才有了日本今天发达国家的地位,否则仅凭他自身的条件,撑死就是马来的水平。上兵伐谋,不费一兵一卒,用绝对的经济碾压把日本打回原形,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最狠最让其绝望的报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