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神话破灭,技术瓶颈难突破,汽车安全路在何方?

“智能驾驶”这四个字,如今听起来竟如此刺耳,像是一曲高科技的挽歌,在车市萧瑟的秋风中回荡。曾经光芒万丈的“未来科技”招牌,如今却成了车企遮遮掩掩的尴尬疮疤。五一黄金周,本该是新车销售的盛宴,可曾经口若悬河的销售们,却对“智能驾驶”闭口不谈,反而喋喋不休地推销起“真皮座椅”、“环绕音响”……不知道的,还以为走进了一家高级家具店!

这情景,真让人想起伊索寓言里那只披着狮皮的驴,虚张声势,最终露出了可笑的真面目。前些日子,车企们还在争先恐后地炫耀自家拥有“准L3”能力,恨不得把各种技术参数直接刻在车身上,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多么“领先”。可如今,事故频发,投诉如潮,监管部门的铁拳也已落下,这“皇帝的新衣”终于被无情地揭穿了。小米带头改名,将“智驾”改成了“辅助驾驶”,其他车企也纷纷跟风,如同惊弓之鸟,生怕沾上一点“智能”的边。

智驾神话破灭,技术瓶颈难突破,汽车安全路在何方?-有驾

这背后的症结,恰如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所言:“充满了声音和狂暴, signifying nothing.” 车企们将“智能驾驶”描绘成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让消费者误以为从此可以摆脱方向盘的束缚,尽享旅途的惬意。可现实的骨感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现阶段的技术,充其量只能算作“高级辅助驾驶”,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如履薄冰。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无疑是消费者愤怒的导火索。

智驾神话破灭,技术瓶颈难突破,汽车安全路在何方?-有驾

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车企在宣传时,故意混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概念,用精心剪辑的演示视频和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营造出一种“无人驾驶”的幻觉。这种欺骗性的营销手段,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践踏,更是对公共安全的漠视!一旦发生事故,谁来承担这血淋淋的代价?

智驾神话破灭,技术瓶颈难突破,汽车安全路在何方?-有驾

理想汽车如今改弦易辙,主打“家庭舒适性”;小鹏汽车也开始强调“驾驶员需要保持注意力”。这固然是一种进步,至少他们开始回归理性,不再沉迷于虚幻的泡沫。但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更加严格的行业规范,以及更加有力的监管措施。车企不能只顾着追逐利润,而应将消费者的安全置于首位。监管部门更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误导性营销行为。

科技的进步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为了制造焦虑和恐慌。与其将“智能驾驶”当作营销的噱头,不如脚踏实地地投入技术研发,让这项技术真正惠及大众。唯有如此,“智能驾驶”才能真正迎来春暖花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沦为一个令人唏嘘的行业笑话。归根结底,安全才是至高无上的准则,任何技术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难道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