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绕城高速内禁摩延迟到2028年了。这事儿一波三折,街头巷尾吵得挺凶。说实话,刚听这消息,我就想起了上个月和隔壁老张的那次偶遇:兄弟,你那摩托呢?咋没人见你骑了?他说:被禁了,骑不了,电摩倒是能骑。他那无奈劲儿,不是我编辑稿子自带的,是我真切感受到的。
街上的电动摩托那是越来越多了。体感上,成都市区两轮电动车估计有七八十万辆(样本有限),燃油摩托的数量被限制得少得可怜。政策上,150毫升排量以上的燃油摩托在绕城内禁行,但电动摩托却不受限制。这就像一家餐馆,规定菜单上甜点吃两份以下,别的菜想吃没限制——怪不怪?怪就怪政策双标。
我记得有次跟修理店老板聊,他半开玩笑地说:燃油摩托是正规军,电摩这群‘野蛮人’连牌都懒得装。说得没毛病。燃油摩托得考驾照、年检、上牌,交警还能管得住。电动摩托呢?很多车速快得吓人,明明是电动摩托,却冒充电动自行车的绿牌,速度能飙到60码以上。(估算,市面上这样的车可能占电摩总量的20%左右。)
上次我在公交站看到一段视频,有人骑着电动摩托逆行硬闯红灯,旁边路人直接懵:这速度,这骚操作,难怪事故多。这让我觉得,禁摩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安全,但电摩乱象没被好好控制,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成都交警统计,涉电动二轮车事故占比竟然超过40%,这数据真的戳心。更扎心的是,超半数事故是电动摩托车造成的。(样本有限,可能有误差)但交警手里的资源少,管理疑似跟不上。你说这合理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宁愿把燃油摩托一刀切,却对电动摩托睁只眼闭只眼?我之前觉得,这大概是环保压力和城市规划影响。毕竟电动摩托没有尾气,声音也小。这理由我说得有点头头是道,但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头,环保是重点,但交通安全不是么?这俩一块儿缺了哪个谁都难受。(思路转弯在这里)
说到管理,我问过身边的代驾师傅,他说:电动摩托好管么?没人考驾照,别说处罚了,查到就是个麻烦事。他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修电视机,厂商给的零件漫天要价,装都装不上,就得自己瞎捣鼓。车企和监管的供应链其实也差不多,好零件和规则要把人都搞懵。
成都不是没有标杆,深圳2024年规定电摩限速25码,还强制登记,没驾照骑上路直接扣车。杭州甚至用电子围栏限制电摩闯禁行,但成都呢?(这段先按下不表)城里人喜欢宽松管理,结果没规矩,摩托圈子渐渐变成了野蛮生长,我看都挺乱。
再打个比方,禁摩就像管束快递员。燃油摩托像骑共享单车,还得登记扫码,电动摩托貌似就是骑着自家破摩托车,想咋跑就咋跑,大半夜吱吱嗖嗖没个声响。你说这公平吗?我稍微算了一下,燃油摩托平均百公里燃油成本大约三四块钱(估算),电摩电费大概不到两块,但电摩维修成本可能高点,这算下来你觉得哪个更合算?
我身边不少朋友骑电摩说,自己买了黄牌、上了保险,被罚款的经历太多了。有个朋友骑雅迪,整整一周没出事,结果突然收到七百罚单,扣了七分。弄得他直接放弃上牌,买了车也不敢骑上路。你说这劣币驱逐良币,谁心里不憋屈?有牌有证的人为啥没活儿干?这不是倒过来了么?
昨晚还和卖车店老板聊过,他说:成都这种政策,人性化缺一点,怕治理成本高,还是放任了。电动摩托假牌满街跑,不给正规渠道活路。慢慢地干净车都没了市场。看完这话,我有点嫌麻烦,毕竟管理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但问题不解决,乱象就继续。
说实话,我也很奇怪,电动摩托到底走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广东有规定,电摩得走机动车道,速度能跟汽车半斤八两,非机动车道上跑反倒危险。成都这边,非机动车道有摄像头抓机动车违规,机动车道又很多车大堵,骑电摩就成了尴尬角色。你们知道这种情况吗?
听说市区绕城内摩托车限行,成都地铁覆盖密集,的确方便不少。但地铁挤到崩溃,有人还埋怨没法抽烟,坐地铁得闷得慌。我自嘲一句:坐锤子地铁,弄得跟坐牢似的。我见过几位摩托车主就是觉得骑车才自由,不愿被地铁捆绑。大家不都是为了方便吗?但政府这不一碗饭给多个锅情形,真让人琢磨不透。
我总结一句吧:问题不在于禁不禁摩,而是要有一套能管住电动摩托也管得了燃油摩托的规则。仅靠一刀切堵死燃油摩托,是治标不治本。要不就学深圳、杭州那样,弄点科技手段和精细化管理;要不就干脆承认,限速限牌,准入门槛一个样儿,再说安全。但成都这政策一拖三年,乱象依旧,真的管得上吗?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该不该全面放开又重新限速管控,怎么寻找到平衡点?成都是大城市,摩托车和电摩都不小,怎么给各方都留出活路又不乱?这真是件麻烦事。
倒是有个细节值得一提,我朋友昨天在微信发来一张图,是个仅贴了电动车绿牌的电摩,上面电瓶换成了跑车电瓶。他说:这简单改造绝了,交警一查根本分辨不出来。一瞬间我才明白,光靠牌照根本治不了乱,也许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你们怎么看这二轮车的限行博弈?成都的路口到底能不能实现既安全又有活力?摩托车的铃声和电摩的静音谁才是城市的音乐?我倒是很想听听街头那些真正骑车人的心声。
下次上街,看见那个凌晨吹着口哨飞驰的电动摩托,能不能脑子里闪过不管他,还是他更懂这座城的念头?或许,这才是最接地气的共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