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

10秒!可能还没来得及系好鞋带,整辆车已经成了一团火球。就在前几天,上海街头发生了一起触目惊心的汽车自燃事故。事发地点并不是某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而是一条车水马龙的城市马路上,而事故的主角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价值不菲的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一辆SUV毫无征兆地起火燃烧,万幸的是,车上两人反应迅速,及时逃生。这起事件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如果当时车上坐着的是老人或孩子,他们是否还能安然脱险?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没碰撞、没刮擦,甚至没有明显的外来原因,这辆车凭空就燃了起来。网友们一个个在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感叹:“这万一烧的是我家车怎么办?”也有人愤慨:“我们花几十万买个车,真的是为了买个炸弹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一边倒声讨理想,也有人表示,“这不过是个例,至于抹黑成这样吗?买车的都清楚,出问题总是有的,理想这次只不过倒了个霉”。

事情引发热议的真正导火索,不仅在于车辆的起火,还在于此前诸多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出现安全事故时态度傲慢、遮遮掩掩的做派。“每次出事,不是出动法务删帖,就是掏出公关小作文推卸责任。”这一次,理想是否会延续这样的套路?这个疑问,一开始就让事件蒙上了没有硝烟却剑拔弩张的大战气氛。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这起突发的燃烧事故发生在10月30日下午。当时,这辆理想汽车正在行驶中,车上有两名乘客,突然之间便发出一声巨响,随后大量浓烟从车尾冒出,还没反应过来,十秒钟内大火就吞没了整辆车。所幸两人立马弃车逃命,但危急时刻总是不乏悲剧联想:要是后座还有个睡觉的小孩,这一切的后果会是什么?

紧一段由后车车主拍摄的视频迅速传遍社交媒体。录像中,那辆理想汽车被熊熊燃烧的大火包裹,浓烟升腾直冲云霄。“没碰撞、没起因、毫无预兆就自燃,这让那些开着同款车的人,还能睡得踏实吗?”热帖下骂声一片。当晚,理想汽车的官方回应并未第一时刻出现,人们的情绪持续酝酿,担忧、质疑甚至是尖锐的攻击全都扑向了这家国内炙手可热的智能汽车品牌。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让舆论炸锅的另一面则是消费者的集体情绪投射。社交平台上迅速涌现出不少同款车主视频,演示起“如何用最快的速度逃生”;还有人晒出朋友圈,表示自己已经约好了线下检查。大伙炸锅的重点其实不在“是不是有人故意抹黑”,而更多地指向了“这车是不是不安全”。

很快,在10月31日上午,理想汽车发声了。出乎大家意料,公司没有用拗口的声明试图打太极,而是直接切入了最核心的“车如何着火”话题。他们对此事件进行了详细说明——自家车辆中的一部分冷却液由于防腐性能存在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冷却系统的铝件腐蚀,最终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并导致车辆起火。他们为此正式道歉,并承诺召回总计11411辆车辆以进行检测和修复。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很多人看到这份声明后,也不得不佩服理想敢于“直面问题”的担当态度:其他造车新势力动不动“甩锅另一个问题”、转移网友视线、甚至挑起品牌大战,而理想则全程没有回避,“这锅我们背,不怪外力,纯属我们自己的锅”。虽然措辞合理规避了更多风险,但整体沟通策略让人眼前一亮。

不少人还是对这份回应产生了质疑。比如冷却液性能不足,难道从一开始就没有发现?为何之前零星类似问题的用户反馈没有引起广泛重视?更让人疑惑的是,声明中提到事发前4小时,“云端系统”就有所感知,曾试图通知车主。为何没有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来让隐患消失在“萌芽阶段”?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官方煞有介事地解释了问题成因并祭出了召回大招,但理想致命的产品安全隐患是否真正确保可控,仍有待时间来检验。

就在舆情逐渐平息之际,11月1日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大转折”。媒体爆料,此前似乎已平息的理想自燃事故或许并非首次。几位车主相继站出来反映,早在此次事件前,他的同款或类似车辆也出现过冷却液泄漏、动力受限的情况,最终不得不跑去售后检修。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这不是冷不冷却液的事,而是对问题小修小补却不彻底解决的事,这才可怕。”一位业内人士如是点评。一些人甚至认为,这家汽车品牌在日常服务时,也许只是抱着侥幸心理,并未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引起足够重视。理想汽车甚至传出曾经试图淡化类似事件,力求把风波控制在舆论风暴外的行为。

业内也开始了一场有关“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的广泛讨论。有人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芯部分是高压、高能量物质,必须绝对安全,有些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对供应链和品控环节的把控却存在漏洞的问题。这样的争议,将理想暂时的危机公关成功再次推向了舆论新的高度。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这次自燃事件的直接处理似乎风平浪静了,但实际上,一场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已经浮现。召回只是开始,消费者们更关注的却是:车企能否在以后的量产过程中,杜绝类似低级错误的发生?

仅仅数日后,又有知情人士爆料,在调查这次事件的过程中,理想内部似乎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组织问题。这些声音是否真的可信,又或者有其他车企在借机“火上浇油”,评论区的观点愈加对立。正方表示:“至少理想展现了想解决问题的态度。”但反对者冷嘲热讽:“再好的态度能挡住下一次自燃吗?”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站在消费者一侧,情况也并不乐观。即使是那些支持理想的车主心里也难免疑虑重重:开着新车,莫名起火的阴影会萦绕心头;哪怕企业愿意召回修复,也无法真正让“信心”随即修复。汽车圈种种说辞交织,理想焦灼的背后,暴露的已经不是单一个别事件,而是大环境下一种集体焦虑:速度与安全的优先级到底该如何排序?

理想这一次的公关手段确实让人刮目相尤其是在回应的速度和坦诚度上,相较于那些“出事先删帖、再甩锅、最后拖字决”的车企,这次算是给行业做了个还算阳光的示范。但细究来这份诚意背后还是有不少值得追问的地方,比如既然隐患并非首次,为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置之不理?以及企业是否对新兴汽车市场的安全标准疏于关注?

理想汽车自燃事件:生死10秒逃生,新能源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不该制度滞后、过于宽松,又怎能让一些造车新势力趁着“创新”的名头边摸石头过河,边让消费者“担惊受怕”。

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问题,真的只是个技术偏差,还是整个行业快发展、弱监管催生的风险?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继续相信这些“年轻有为”的新势力,还是对它们多监督、少迷信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