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曾经是汽车市场一颗闪耀的新星。
“无需充电,省油耐用”的宣传语,曾一度风靡全国,多少人梦想着驾驶它,在城市中自由穿梭,享受经济环保的驾驶乐趣。
然而,如今的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2024年的销量数据显示,插电式混动车型已占据71%的市场份额,而油电混动车型则萎缩至13%,与2018年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昔日被网约车司机追捧的丰田双擎、本田i-MMD,如今在消费者眼中,也逐渐褪去了光环,变得平淡无奇,甚至被冠以“老古董”的称号。
这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油电混动的没落?
首先,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重塑了汽车能源格局。
2018年,全国充电桩数量不足80万个,插电式混动车的普及受限于充电桩的稀缺,油电混动“无需充电”的优势因此得以凸显。
然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1281万个,充电桩遍地开花,甚至连加油站都配备了充电设施。
手机导航上,随处可见充电站的标识。
这种局面下,油电混动车型“无需充电”的优势荡然无存。
消费者算了一笔细账:插电混动车型每公里电费仅需几分钱,而油电混动车型却要消耗数升汽油,虽然油耗相对较低,但综合成本却并不占优势。
这如同“曾经的驿站,是长途跋涉的必经之路,如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谁还会选择那条崎岖的小路呢?”
其次,技术迭代的浪潮,也席卷了汽车行业。
油电混动车型在内饰设计、车载系统和动力总成等方面,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水平,缺乏创新和升级。
而插电混动车型则搭载了诸多先进技术:15万元价位的车型,就能配备激光雷达、座椅按摩、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
比亚迪DM-i更是技压群雄,满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仅为1.5升,即使电池电量耗尽,其油耗也低于丰田双擎。
这就好比“倚天剑屠龙刀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是六脉神剑的天下”。
此外,政策导向的转变,也对油电混动车型造成了冲击。
插电式混动车型享受着诸多优惠政策:免购置税、绿牌政策,甚至在一线城市还能获得牌照补贴。
而油电混动车型则被归为燃油车,面临着限行限号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各大车企也纷纷调整了战略方向,将研发重心转向插电式混动车型。
丰田削减了油电混动车型的生产线,本田经销商也表示油电混动车型的交付周期大幅延长。
这如同“顺水行舟,逆水行船”,政策的东风吹向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则面临着逆流而上的困境。
曾经,油电混动车型以其良好的保值率而闻名,但如今,三年车龄的贬值率已高达40%。
插电混动车型由于拥有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通常超过100公里),其二手车价格却逆势上涨了12%。
网约车司机们也进行了精打细算:同等行驶里程下,插电混动车型比油电混动车型能多赚取可观的电费差价。
总而言之,油电混动车型的式微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进步、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或许会在特定领域继续存在,例如满足那些对车辆耐用性要求极高、日均行驶里程极长的网约车司机,或居住在充电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消费者,以及那些坚持传统燃油车驾驶体验的用户。
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插电式混动车型已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这如同“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