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赛车上广告多,真有人这么觉得吗,我差点没笑出声。
但细想一下,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他们看到的点不太对。
他们只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车身涂装,恨不得把每一寸都塞满logo,觉得简直是移动广告牌。
可我这刚刷完比赛,手机还温着呢,这脑子里一团乱麻,就想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这帮车队,他们图啥啊,就为了那点奖金,能把车改得跟个调色盘似的?
想当年,谁家赛车不是干干净净的,顶多有个车队名字,车手名字,多纯粹。
现在呢,你看看,从头到尾,从车顶到车轮,就没有一块是干净的。
我不是说讨厌广告,毕竟这运动这么烧钱,没点赞助谁来玩。
问题是,他们把这事儿做得太露骨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就像我上次看到一个代言,那叫一个密集,简直是在为某人量身定做。
王一博,这名字你们不陌生吧。
据说他一个人身兼了十八个代言,这数字听着都吓人。
从冰淇淋到航空,这跨度,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有人可能会说,这说明他红啊,商业价值高。
商业价值高是肯定的,但这就跟一个大金矿被挖空一样,还能挖出多少油水来?
而且,这种“行走的金矿”模式,对艺人本身是不是好事,我持怀疑态度。
毕竟,人有多少精力,能把十八个代言都做得有模有样?
我这么说,不是嫉妒,也不是杠,就是纯粹觉得有点……滑稽。
一个赛车比赛,本来是看技术,看速度,看团队协作。
结果更多人关注的是,这车上又多了哪个牌子的logo。
甚至有人会因为某个品牌赞助了,就去关注这项运动。
这到底是赛车运动的胜利,还是广告商的胜利?
我看了看 2023 年的数据,F1 赛车每场比赛的平均收入,广告赞助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
这数字,比我预期的还要高,我当时就惊了。
这已经不是“靠广告拉动”那么简单了,这是“被广告驱动”了。
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迈凯伦车队,他们的车身上能看到多少广告?
即使是最辉煌的时期,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那时候更多的是看车队的标志性颜色,比如迈凯伦的橙色,法拉利的红色,巴林队的绿色。
现在呢,色彩斑斓,恨不得把整个联合国都印上去。
每次看比赛,我都得眯着眼睛,努力分辨这车身上的到底是什么牌子。
我甚至怀疑,这些车队高层是不是每天都在开会,讨论的不是怎么提高赛车性能,而是怎么争取更多的广告合同。
“下个赛季,我们争取把这个轮胎牌子换成那个饮料牌子。”
“这个赛车服上的缝线,能不能也印个小 logo?”
这画面感,我有点控制不住了。
如果有一天,赛车比赛被取消了,那会怎样?
不会的,因为广告商们可不会让他们停下来。
只要有观众,有流量,就有钱可赚,这就够了。
我记得前两年,有一次某品牌在赛车上投放了一个非常醒目的广告。
然后,那个牌子的销量就直线飙升。
那一刻,我就觉得,这比赛的意义真的变了。
不再是单纯的比拼技术,而是变成了最直接有效的广告投放平台。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进步,是商业化的体现。
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那种纯粹的运动精神。
就像我看到王一博的十八个代言,虽然我对他本人无感,但这模式让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把一切都商品化了?
人,可以变成行走的广告牌,事,也可以变成广告的载体。
甚至,连赛车,都快要看不出它原本的样子了。
我刷到过一些评论,说希望赛车能回到以前那种简洁的风格。
但你知道吗,这话听着就有点像痴人说梦。
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再也收不住了。
资本逐利,这是天性。
当一个赛道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商业回报时,谁还会去管它是不是“广告太多”?
我倒想问问,这样的赛车,你还会觉得它只是在比赛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