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帝豪400万纪念款,5万元级家轿的生活真相
帝豪这个名字,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算是“老熟人”了。前阵子在小区门口碰见老李,他家那辆初代帝豪还在服役,车漆掉了一块也没舍得补。他说:“这车皮实得很,跑了十来年都没啥大毛病。”我信,因为隔壁修理厂的师傅也常说,“帝豪这底盘做得扎实,不像有些新出来的小玩意儿,一年就开始松散。”
7月9号,第4代帝豪全球400万纪念款上市。指导价6.89到8.69万,但听销售顺嘴一提,现在权益价最低能砍到5.59万——比我当年买二手桑塔纳还便宜点。其实每次看到价格往下探,我总会琢磨,这品质还能不能撑住?但看着那些路上还活跃着的老款车型,有时候又觉得多虑。
说起外观,这一代跟星瑞有点像,前脸那个“流云飞瀑”格栅据说用了16根立柱,我数过一次,还真差不多。保险杠两边做成“上弦新月”,晚上灯光打下来挺醒目。有群友吐槽尾灯不是贯穿式,不过实际看起来GEELY标贯穿饰板,也不算太保守吧。
尺寸方面,小区里那台三厢版停在楼下,总觉得比旁边的小型新能源要宽敞不少。这回第4代高1460mm、宽1820mm,说是宽高比1.25。我坐过一次后排,比我之前开的捷达舒服些,大腿能伸开,不憋屈。后排空间1500mm,据维修师傅讲,有一年春节拉了五个人加行李都没顶天。
内饰颜色今年更花哨了,新出的紫气东来双拼主题,看着挺高级,其实黑色和棕色最耐脏——邻居家的孩子把橙色座椅蹭上一脚泥,清理半天才弄干净。
有人以为皮实耐用就是简陋,其实现在配置越来越全:LED大灯全系都有,高配还有540°透明底盘(群里有人发视频演示过,说倒车再也不用担心刮蹭),10.25英寸仪表、12.3英寸中控屏双屏组合,用起来比我手机反应快。有次帮朋友远程开空调,用APP就搞定,他爸直夸方便,说老人家不会操作智能系统也是一句话解决,“可见即可说”,不用折腾菜单乱点。
安全性方面,我去年听一个技师讲,他们拆检时发现第4代用的是高强度笼式结构,还有激光焊接技术。他拍胸脯保证:“扭转刚度2万牛米每度,不怕撞。”6安全气囊和36米百公里制动距离,也是他顺嘴带出来的数据。但这些参数归参数,有个亲戚真出过小事故,被追尾只换了保险杠,人都没事儿。这种事儿朋友圈传开后,好多人心里就踏实不少。
动力嘛,是1.5L四缸机88千瓦功率、150牛米扭矩。我平时上下班堵车油耗不到6升,每公里成本大约四毛钱。不少人总拿新能源省钱来说事,但油车保养简单、省心;而且买完还能享受终身免费基础流量和4年/15万公里质保,对普通家庭来说蛮合适。有个冷知识:BMA架构造出来的底盘,中欧专家联合调校,据厂里的老师傅吹嘘,比以前国产同级稳多了,高速变道不会飘,也不容易晃脑袋——不过这种体验还是自己试试才知道真假。
历史价格变化其实挺有意思。当初2009年第一代卖8.28万,同级合资的一半价;2014第二代跌到6.98万,还加涡轮;2018第三代引入精致设计依然保持低门槛,到现在第四代引入更多智能化东西却继续压低售价。从头到尾,都死磕亲民路线。有段时间微信群里讨论选什么A0级电动车,比如缤果海鸥之类,但最后还是有人回头选燃油版帝豪,就图它空间够用、不挑路况、维修便宜。“遮风挡雨的小汽车”,这句评论传好多年,现在听来也不过时吧?
至于养护,那位修理厂张师傅常挂嘴边一句话:“你别瞎折腾,只要按手册换机油滤芯,该查查悬挂胶套啥的,就能一直跑。”他曾经给一个跑滴滴的大哥做年度检查,一共花不到300块,还送了一瓶玻璃水。很多年轻人误以为国产品牌省成本会偷工减料,其实工艺升级以后,从冲压涂装到自动化焊接都是雷霆速度,大数据管理流程严得很。据长兴基地内部消息,他们微米工厂连喷漆都做到零污染,这环保标准也是硬核啊!
科技普惠这一块,第4代引进银河OS智能座舱平台,上手难度低,小孩老人都学得快。而且支持导航三指飞屏应用生态丰富,可以直接投放手机内容进中控屏幕。今年端午节带父母自驾去郊区,他们一路刷歌导航切换毫无障碍,全程语音控制,不像以前要靠副驾驶捣鼓地图软件那么麻烦。
偶尔也遇到一些吐槽,比如朋友抱怨某批次方向盘材质偏硬夏天容易粘汗,不过售后反馈已经优化新材料,下半年批量改进。据销售透露,如果预算拉满8万元左右,可以选主驾电动座椅+更多安全配置,那感觉基本就是十几万能买来的体验水平。
记忆最深的一件小插曲,是去年秋天,一个出租司机因为疏忽把钥匙锁在车内,本来急坏了,他想破窗结果被路人拦住,说可以用APP远程解锁。一分钟不到解决问题,当场笑出声。这种便利感,以前谁敢想?
最近二手市场问的人也不少,好几个旧款用户准备置换,都纠结到底留还是卖。一位东北网友分享经验:冬季零下20℃冷启动照样一下点火成功,没有抖动卡顿现象,“咱们北方冻不坏!”他的话让南方朋友羡慕好久。
街坊邻居聊起吉利这个牌子,总归绕不开一句评价:“认真造好一辆国民轿车,就是给大家省心、省钱、省力。”降价是真降,可品质并没有跟着缩水,这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答案,也是那些愿意一直开下去的人自己的选择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