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车水马龙的大观南路,一桩车市“罗生门”正徐徐展开。十四位满怀期待的车主,如今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提了车的没法上路,交了钱的看不到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路虎4S店的“销冠”洪某。他巧舌如簧,业绩骄人,却暗地里编织着欺骗的陷阱。
想象一下:你攒了多年的积蓄,终于可以入手梦寐以求的座驾。你满心欢喜地走进4S店,销售热情地接待你,一切似乎都那么顺利。你支付了全款,想象着开着新车驰骋的画面。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你却发现自己被骗了!购置税和保险都没交,车子成了摆设,百万购车款打了水漂。
这就是刘小姐的遭遇。去年八月,她全款购入一辆路虎,如今却无法合法上路。另一位车主赵先生,虽然通过银行贷款提了车,却被4S店告知首付款未到账。十四位车主,十四个相似的故事,交织成一曲荒诞的“购车悲歌”。
4S店将责任推卸给洪某,声称其私自伪造收款二维码,将购车款据为己有。但车主们并不买账:一个销售能在店内“作案”四年,难道仅仅是个人行为?没有内部的配合,这可能吗?一位车主愤慨地质问:“销冠年年拿,监管在哪里?”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购车纠纷,更揭开了汽车销售行业“飞单”乱象的冰山一角。“飞单”,即销售人员私自收取款项,将车款转入个人账户。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试想,如果每个销售都像洪某一样,那购车的风险该有多大?我们还能相信谁?4S店作为正规的汽车销售机构,难道不应该加强内部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吗?
面对车主们的维权,4S店经理表示已报警,一切需等待警方调查结果。但车主们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车子何时才能上路?他们的损失又该如何弥补?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渠道,直接将款项支付到对公账户,索要正规发票,并及时查验购置税和保险等凭证。不要轻信销售的口头承诺,也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落入陷阱。
广州市消委会也呼吁加强对4S店收款流程的审计,并建议受害车主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监管,堵住漏洞,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如今,涉事销售洪某仍然失联,案件还在侦办中。我们期待着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也希望所有受害车主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这不仅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整个汽车销售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场“罗生门”何时才能落幕?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