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那个闷热的下午,我拎着两瓶矿泉水,拼命挤过头顶挥舞的自拍杆。舞台上灯光闪得让人眼花,暖黄色擦过车漆,又打在某个熟悉的脸庞。
毛晓彤就在宝马那个展台前,礼服是银白色,裙摆比屏幕里的电视剧还飘逸。我并不是她的粉丝,以往追过几部国产剧,印象里她活泼古灵,没想到会在机器和人群夹缝里看到“舞王”现实版。
那天车展的观众并不是“看车”。许多女生攥着签名小册子,男生举着相机凑到展台边缘,连展台外围保安都偷偷瞟。此刻毛晓彤的气场,和以往任何车模都不一样。她本是电视剧里的“仙女”,突然降临在成都新会展中心,感觉五光十色没那么耀眼了。
我身旁一位阿姨低声唠叨,毛晓彤算得上近年来明星里口碑管理极佳的那一类——很少有绯闻,她的性格既有点文气,又很跳脱。阿姨的语气里带着艳羡,感叹候补的车模要怎么办。
舞台上灯光下,毛晓彤并未多做跳舞动作,只是简单地转身、微笑、靠近车门作出几个手势。台下的反应却格外夸张。有人举着牌子喊她“舞王”;还有人讨论她是不是娱乐圈里第一位亲自下场做车模的一线女演员。没人去求证,她用自己的流量和姿态,让“车模圈”甚至一度成了社交热词。
据说她在大学学的是舞蹈,从小胳膊细细,跳舞却极有爆发力。现场没跳舞,可是举手投足还是能看出训练痕迹——优雅里混着一层生动。礼服下两个脚尖换姿势,像是随时能来个肩部甩动。
微博热搜那天晚上炸开了,管她咖位怎么变,各地评论充斥着“太卷”二字。有人用“行业内卷”形容——所有人都要更拼,连头部艺人也要体验“车模”身份了。有说法称她这样直接降维打击职业车模,把传统车模天花板击成碎片。
不爱看车展的朋友们认真起来,讨论这个事件能不能算“自我贬值”或“圈层跨界”。议论里不全是批判,也有敬意。几十年前,车模是汽展中的“黄金职业”,但近年来严管过后,行业开放式,机会越来越少。如今明星下场了,正规职业车模们也有点措不及防。
听旁边一位小哥说:“以前都认为车展就看看车,现在连人都成主角了。”这句话像是成都车展主办方最想要的效果。毕竟,车模与明星两种流量,本质都在为产品站台。
事实上我在现场观摩半小时,看到毛晓彤脸上的微笑不仅没消失,还带着稳定的自信。她既没有那种“硬凹”状态,也并非平时电视里那种“萌妹”。展台外围聚了越来越多拿手机的年轻人,有几个哥们干脆蹲下用广角拍她的站姿。
现场气温近三十度,玻璃幕墙反光,汗流浃背的观众却不愿离开。有人边拍边讨论:“她怎么会来到车展?是不是经济压力太大?”这问题没人能答,毛晓彤本人始终没有回应。
场外一群职业车模在休息区偷看展台,不知该产生压力还是找乐子。她们的礼服明艳但不张扬,举止礼貌,面对毛晓彤的“降临”,只是窃窃私语。视频流出后,有网友说这是一场咖位重新排序的“动荡”。
其实对于围在展台边上的观众而言,大家不关心某个品牌销量,也未必在意汽车型号。如此聚集,更多是在见证一种“圈层流动”:明星下场,不同职业边界开始模糊。有人在社交平台用“无缝切换”形容当下明星的就业思路。
毛晓彤在礼服下挥手的动作显得异常自然,没有端架子。或许是舞蹈功底让举手投足不生硬,或许本身性格就足够洒脱。现场安保其实比以往更紧张,有粉丝尝试接近展台,被劝退。
那天下午我看到一位长发女孩哭着求签名,有点像追星出圈之后的迷茫。旁边有人讨论是不是车模的“职业门槛变了”。有人调侃:将来恐怕连车模也要考演技。
成都车展并非第一次有明星助阵,但像毛晓彤这样亲自出演“车模”的还是罕见。印象里以前顶多是商业站台或简单互动,这次直接成为展品焦点,引发了更激烈的舆论碰撞。
而网络上那些“咖位掉了”“职业天花板碎了”的讨论,夹杂着复杂情绪。有人惋惜明星光环淡化,有人欣赏跨界勇气,也有人觉得这才是当下无边界竞争的缩影。
毛晓彤本人没有声明,没有回应。作为观众,其实没人在乎她是不是“掉份”,只觉得娱乐圈的卷终于延伸到街头会展,明星与大众距离一下缩短。
我回想那天下午的汗味、灯光和热闹,心里盘算着这场景两年之后会不会再次出现。也许下次车展,更多明星会主动下场,职业分层悄然重构,谁也说不准。
互动碎片:
回头想,假如你也在汽车展现场,骑着共享单车撞上毛晓彤做车模,是会举起手机拍她微笑,还是在一旁偷偷观摩她的职业切换?遇见这类“圈层交错”,你的反应会像我一样有点手足无措吗?还是直接融入热闹现场,成为评论里的新碎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