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媒体一篇报道,
就差直接把这话刻在脑门上了。
《南德意志报》直接开麦,
归结为“太信任中国”。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自己摔了一跤,非要怪路不平。
德国车企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财报一片绿油油,看着都扎心。
就该回头看看自家短板在哪。
开始讲一个“德国被中国坑了”的故事。
核心论点就是,德国车企之所以不行,
就是因为“太依赖中国”。
一顿操作猛如虎,坑了自家德国佬
要说德国车企最近最头疼的事,
那还得是安世半导体的芯片风波。
早在2019年就被中国企业合法收购了。
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强行接管,
把咱中国的管理层给踢了出去。
这一招能让咱们慌了手脚。
没想到,安世中国只用了两天,
还直接改用人民币结算。
最先懵圈的反倒是德国车企。
芯片供应链“咔”一下就断了。
对汽车而言就像毛细血管。
没了它,发动机和电子系统都得趴窝。
德国车企一盘点自家库存,
可能比街边的馒头铺关门还快。
新能源赛道,德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是在新能源转型上慢了半拍。
中国新能源车发展有多猛,
虽然嘴上喊得响,钱也投了不少,
但真正能打的成果却没几个。
比亚迪在2022年的研发投入,
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同期的宝马呢?才80亿出头。
在决定未来的赛道上如此“抠门”,
怎么可能卷得过中国市场?
再说欧洲自己内部也不给力。
补贴政策更是朝令夕改,
法国说停就停,一点不含糊。
企业想单打独斗搞转型,
心态崩了,才是最大的问题
德国主流媒体现在就一个路数:
中德合作明明是互补共赢,
就成了“德国是受害者”。
更有意思的是那种双标。
德国媒体纷纷表示“理解”,
现在咱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
他们又跳出来喊“经济胁迫”。
德国汽车芯片用的稀土,
这时候他们怎么不提“依赖”了?
对中国横眉冷对的态度,
其实是德国政界的心态彻底失衡了。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前阵子的访华风波,
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
还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
最后更是直接给中国扣上“霸权”的帽子。
中方直接告知“不具备实质性会晤条件”,
原计划随行的德国企业领袖们,
无声地表达了对这种政治秀的不满。
是看到中国从“追赶者”,
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车”。
德国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比例直接翻倍,
已经让德国的对华政策彻底“迷路”。
结语
德国一边高喊“绿色未来”,
一边疯狂采购中国的光伏组件,
却不肯下功夫自己建产业链。
又抱怨中国不“便宜供货”。
这就像一个打翻了饭碗的小孩,
有德国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德国今天对中国的误判,
不是中国变了,而是德国人自己变了。
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制度,
正在转化为一种盲目的“道德防御”。
德国沦落到今天的田地,
德国媒体那句“纯属自找”,
他们不是对中国“太好了”,
而是对自己太自信,把世界想得太简单。
这个时代,谁也不能靠“闭门造车”赢天下。
与其天天写小作文甩锅,
和合作伙伴好好谈生意。
毕竟,指望别人当“垫脚石”,
最后只会把自己陷进泥潭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