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到不少关于问界M8的帖子都在说同一件事——这台车最近十天的大定增速明显放缓了。
"六万冲到七万辆用了十天""日均一千台不算差"这些话术看似轻描淡写地盖过了市场的暗涌流动,可当咱们掰开揉碎了看,这串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不是新能源赛道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退潮?
先别急着下结论,看看时间线上的特殊节点就明白端倪了。
"十天冲一万辆"的成绩单里可是夹着整个五一黄金周啊!
但凡经历过汽车销售旺季的人都知道,节假日展厅人流量翻倍的时候连试驾都要排队,这时候日均千台的增量对于头部新势力来说实在算不上亮眼成绩单。
更值得玩味的是官方公布的80%大定转化率——换算下来每月2.4万的预期交付量听起来很美,但明眼人都懂这种算法是把假期消费力透支后的余温也算进去了吧?
有人可能要反驳:"就算砍掉假期因素,现在这个增速也不丢人啊"。
这话对也不对——放在去年这个时候或许成立,但在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35%的当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隔壁理想L9换代首周就破了两万大定门槛;小鹏G9改款三天订单量直逼八千;就连传统车企转型的极氪007都能做到日进五百单...在这个动辄就要拿周销量榜单说事的时代,M8的增长曲线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要说这里头没点门道我是不信的——要么是智驾系统迭代速度跟不上友商步伐;要么是定价策略卡在了30万元这个尴尬分水岭;又或者是华为光环带来的品牌溢价开始触顶反弹...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消费者不再愿意为概念买单了!
大家开始精打细算每度电的真实续航里程;开始拿着激光雷达参数表对比各家技术路线;甚至有人带着卷尺去量后排座椅放倒后的实际空间...这种转变可比单纯的数据波动可怕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M8遇到的困境何尝不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呢?
当资本狂欢褪去之后,"PPT造车"那套玩法早就行不通了。
现在的买家哪个不是在直播间蹲守半个月比价的主儿?
哪家车企要是还想着靠生态故事收割韭菜怕是要栽跟头!
你看特斯拉Model Y今年连续降价三次才稳住市场份额就知道市场风向变得有多快...
站在十字路口的何止是一个车型的命运呢?
这次的市场反应更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的短板;照见了营销泡沫破裂后的真实需求;更重要的是照亮了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当补贴退坡成为常态,当消费者回归理性选择时,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经得起市场的淬炼?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肯定也有自己的见解吧?
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决胜关键会是什么?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