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

最近,咱们身边开国产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不管是设计、性能还是智能化,都让人觉得特别有面子。

看着咱们的汽车品牌在国际上都开始崭露头角,很多人都觉得中国汽车产业真是迎来了高光时刻。

然而,就在上海举办的一场高级别的中德汽车技术论坛上,行业内的大佬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却不是怎么庆祝胜利,而是如何突破“内卷”和应对全球化挑战。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明明形势一片大好,为什么他们反而充满了危机感呢?

这场论坛就像一扇窗,让我们普通人有机会一窥中国汽车产业繁荣背后,那些正在进行的深刻思考和战略布局。

这场论坛的主办方是一家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年的德国汽车工程技术公司,名叫艾尔维(IAV)。

他们把中德两国汽车界的顶尖人物都请到了一起,有来自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代表,有顶尖大学的教授,还有像大众、华为、奇瑞、东风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高管。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大家坐下来,不是为了互相吹捧,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探讨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在国内,怎么才能停止那种你降价我也降价、你加个屏幕我也加个屏幕的低层次竞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卷”?

第二,在国外,我们的汽车要怎么才能不只是“卖出去”,而是真正地“站住脚”?

首先,关于“内卷”这个话题,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总工程师师建华的发言就很有代表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现在需要从“走出去”升级到“融进去”。

这两个词听起来差不多,但意思可差远了。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走出去”,就好比我们把一辆车造好了,通过海运卖到欧洲或者东南亚,这只是完成了商品交易。

但“融进去”就复杂多了,它意味着我们要在当地建立研发团队,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开车习惯、审美偏好,甚至要吃透当地五花八门的法律法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欧洲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极其严格,我们的智能汽车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时,如果不能完全符合他们的规定,那车子再先进也拿不到准入证。

所以,再像以前那样,光想着在国内市场通过价格战和堆配置来打败对手,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了。

真正高级的竞争,是靠核心技术研发和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去创造新的价值。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论坛下午的分会场讨论,更是把这些宏观的道理,变成了具体可行的战术。

在一个关于“出海与全球化”的讨论中,专家们谈到的问题都非常实际。

比如,有专家提到,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芯片研发和认证体系。

这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芯片就是汽车的“大脑”,如果这个“大脑”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那我们就始终有被“卡脖子”的风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来自奇瑞汽车的专家,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研究并应对欧盟那个复杂的人工智能法案的。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这说明,现在的汽车出海,不光是工程师的事,还得有法务专家、文化专家一起上阵,这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大家普遍认为,中国车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把整个产业链的力量整合起来,从芯片到软件,从电池到整车,大家抱团出海,才能在海外的“深水区”里游得更远、更稳。

而在另一个关于“反内卷与高质量研发”的讨论中,气氛则更像是行业内部的一次集体反思。

大家都在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是不是牺牲了太多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东风汽车的工程师就介绍说,他们正在全力打造自己的一套智能网联技术平台。

这就好比手机界的苹果公司,坚持开发自己的iOS系统,虽然前期投入巨大,难度也高,但一旦成功,就能形成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优势和用户体验。

还有来自北汽的专家强调,不能光靠电脑模拟来开发汽车,必须要把大量的仿真测试和真实的路面测试结合起来。

这道理很简单,一辆车好不好,安不安全,不是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而是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下实实在在开出来的。

这场讨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回归技术的本质,告别短期的市场博弈,携手建立一个开放、共享、能够持续创新的研发环境,这才是摆脱“内卷”的根本出路。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对话中,论坛的主办方,也就是德国的IAV公司,扮演了一个很特别的角色。

它在中国市场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年,可以说,它既是德国严谨工程技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们展示的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汽车的一些可能性。

比如现在最热门的“软件定义汽车”,IAV不仅能帮助车企从零开始设计整车的电子系统,还开发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工程师,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在电动车领域,他们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无论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都能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2025中德汽车高峰论坛,四海智联协研至善,共话技术新未来-有驾

他们甚至还在研究像“量子加密”这样的超前技术,来保护未来的汽车不被黑客攻击。

通过IAV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这种跨国的技术合作。

德国企业带来了百年的工程经验和全球化的视野,而中国企业则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快的创新速度和最完整的产业链。

这两者的结合,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所以,这场在上海举办的论坛,表面上看是一次技术交流会,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次中国汽车产业的“成人礼”。

它标志着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销量的增长,而是开始严肃地思考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成为一个受人尊敬、拥有核心技术、并且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导者。

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但从这场论坛上这么多顶尖大脑的碰撞和共识来看,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