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插混SUV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看,比如这个悦意07畅享版,价格真扎心——不到11万,能拿大尺寸中型SUV,续航还达到了210公里。这数据让人觉得有点逆天。但实际上,210公里纯电续航,也就是平时上下班出门,留点电再回家,基本够用。这车的体验感,我得说,比起五年前那种混合动力,就是油电两手抓的繁琐,简洁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那一张手持手机拍的照片,明显能感觉到,那个黑色的悦意07静静地立在停车场,阴影下轮廓分明。只一眼,就感觉,未来家庭出行越来越高科技了。可是不知你注意过没有?它的前脸设计,其实挺像那个快餐店里随意拼凑的组合——线条简洁,没有太多刀锋锋芒,却更符合家用的安全感。这可能是我个人倾向——设计上没有太多酷炫,但够实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挺好奇:你觉得,中型SUV搭这个配置,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短板是什么?在我看来,最怕就是续航里程一旦超过:比如说去个小县城,200+公里,怕就得考虑借充电宝或规划路线。
对比两款同价位竞品——比方说荣威RX5 PLUS和吉利星越L,悦意07在空间和续航确实没得说。少了点豪华感的配置,比如座椅加热、全景影像,倒也不影响家庭日常。你想过没有?放在生活里,电池组像个糯米团,把空间 squeez得还挺紧凑——我觉得,比起那个空间积木游戏,它的布局更像一个聪明设计的拼图。
前面我说续航210公里,其实也有点夸大——这是在CLTC工况下估算,实际冬天可能只剩150多。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关注这些细节,但我觉得,内部的油耗数字——3.9升百公里,估算了日常里程成本,真的很低。每公里不到两毛钱,想想这对家用车主,也算是省心省钱。
但你会问:那这个车,快充体验怎样?我个人觉得,快充芯片和电池管理(这段先按下不表)还得看供应链的成熟度。毕竟,关键零部件的价格变化,能让整车价格战打得更激烈,厂商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让充电时间稍微延长点。
说到这儿,我觉得一个疑问也值得提出:你觉得,未来插混车会不会逐渐被纯电取代?我猜,可能还得看看整个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再加上,家庭用车对于燃油续航的依赖,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心理安全感。
回头想想,这次悦意07的终身质保,实际用下来,省了不少后顾之忧。那是不是意味着,采购成本的上升,得靠售后来弥补?我一直觉得,供应链的薄弱点在于某个零件的短缺,整体就会变得变形。就像拼乐高积木,有一块缺了,整个模型就会扭曲了。
我曾经问过好友,一个做销售的,问他:你觉得最让客户安心的是什么?他说:大厂的承诺,加上实打实的保障。 这让我想:大厂的质保策略,其实更像是保险信仰。但现实中,这一套真伪谁也说不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家庭用车里,空间和油耗,反倒比那些花哨配置更重要。你考虑过没有?有时候,微妙的舒适差别、比如后排空间宽窄,才是真正决定喜欢的关键。而且,快充快到什么程度?多少人真正会用到?日常骑车,最多也就充个半小时左右,能补充100-150公里。
某次旁边修理厂师傅跟我说:车用着用着,都惯了那点油耗和空间。 话虽简单,但也对。我觉得,这车未来的市场,可能是要啥有啥,但不够好玩的家庭工具。而娱乐化并不是它的主打。
你有没有想过:在车是不是会变得像家电一样普及?比如说,带个导航都不用想,车自己会规划?但这会不会让驾驶的乐趣变少?我喜欢偶尔自己转弯,自己感受路面,就像小时候用手操控旋转木马。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这种插混车型,更像是中间站,它未来是不是会变成过渡产品——还是会一直存在?倘若技术成熟点,也许,真的有一天,油和电的界线会变得模糊。
总归一句,像悦意07这样稳稳当当的微型家庭SUV,你要就想找个算账的思路:它的百公里成本,假设7元/升,油耗4升,纯电不用算,日常上下班每月能省10块钱(只算基础电费),说实话,小算一下,一年也就几百块,忙完了。
我站在车边,看到有人推开门的时候,觉得这车就像个性能平衡大师——没有极端,但很实用。你说,家庭用车里,最期待的究竟是多酷还是能用?这个问题,留给你了。
下次碰到销售,问他:你觉得,家庭用户最在意的,是续航还是空间?我想,答案一定会让我更多感受到这个市场的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