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电动车管理放宽,外卖员迎来利好,北京四川广东率先行动

最近,关于北京、四川、广东等地要重修电动车管理规定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特别是那句“外卖员要笑了”,让很多人觉得困扰外卖行业许久的交通安全问题终于要迎来转机了。

大伙儿都盼着,以后马路上的电动车能规矩点,咱们点外卖、走在路上也能更安心。

这些新规定,从表面上看,确实考虑得很周全,比如要求外卖车辆挂上专用的牌照,骑手必须佩戴安全头盔,还严格禁止将电池带上楼或者在楼道里充电。

多地电动车管理放宽,外卖员迎来利好,北京四川广东率先行动-有驾

这些举措,毫无疑问都是为了公共安全着想,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想要把事情管好、管细的决心,这一点必须得到肯定和支持。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这些看得见的牌照和头盔上移开,去深入探究外卖骑手这个群体每天的工作状态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浮现了出来。

这些新规定,真的能让外卖小哥们从心底里笑出来吗?

还是说,这只是给一个高烧的病人贴上了一块物理降温的退热贴,看起来温度计的数字好看了些,但病根儿其实一点没动?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新规的具体内容。

北京计划推行长达十年的专用号牌,省去了骑手频繁更换的麻烦,听起来很人性化。

广州则更进一步,推出了黄色的“民生专用”牌照,让外卖车辆在车流中一目了然,便于识别和管理。

这些措施的核心逻辑,都是通过加强对骑手个人和车辆的外部标识与行为约束,来达到规范整个行业交通行为的目的。

这就像是给路面上的每一个外卖骑手都分配了一个清晰的身份编码,理论上谁违章、谁肇事,都能更快地被追溯到。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到的许多外卖骑手在路上行色匆匆,甚至不惜闯红灯、逆行,真的是因为他们天生就不想遵守交通规则吗?

多地电动车管理放宽,外卖员迎来利好,北京四川广东率先行动-有驾

恐怕不是。

去年一份社会调研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超过六成的外卖骑手发生交通违法行为,都和他们手机上那个不断闪烁、催人命的“预计送达时间”倒计时有直接关系。

这个时间,不是骑手自己定的,而是平台系统通过一套复杂的算法计算出来的。

这个算法,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推着每一个骑手,让他们不得不拿速度去换取好评,去避免因超时而带来的高额罚款。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广州的新规。

其中有一条可以说是科技感十足,要求外卖平台将每一笔订单的骑手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最重要的“配送时限”,全部实时接入到交通监管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一位骑手在配送过程中,只要为了赶上平台规定的时间而稍微超速,或者在一个路口抢了三秒钟的红灯,可能根本不需要交警现场拦截,后台数据一比对,一张精准的罚单就会自动生成并发送到他的手机上。

这套系统从技术上讲,确实能实现对违章行为的“精准打击”。

但这恰恰也暴露了一个巨大的矛盾。

多地电动车管理放宽,外卖员迎来利好,北京四川广东率先行动-有驾

一方面,是平台用严苛的算法和罚款机制,迫使骑手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另一方面,是监管部门用天罗地网般的电子监控,严厉惩罚那些跑得快的行为。

骑手们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一边是平台的“催命符”,一边是交管的“罚款单”,无论怎么选,似乎都是错的。

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在面对监管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会进行“科学派单”,但具体如何“科学”,如何把等红灯的时间、上下楼的时间、恶劣天气的影响都合理地计算进去,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监管的矛头,似乎全都对准了在路面上奔波的骑手个体,而那个制定游戏规则、手握算法“指挥棒”的平台,却仿佛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配合管理者”。

更让人觉得有些脱离实际的是四川广安的一条规定,其中提到,如果骑手使用假的或者套用的牌照,被查处后罚款50元。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对于一个外卖骑手来说,一单外卖如果超时,根据平台的规则,可能会被扣掉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而为了避免超时,他选择铤而走险,使用一个假牌照来躲避电子警察的抓拍,即便被当场抓住,所付出的代价也仅仅是50元。

这两者一比较,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远低于一次跑单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这种力度的处罚,对于那些每天都在和时间和罚款赛跑的骑手来说,又能有多大的震慑力呢?

这无异于在告诉大家,遵守规则的成本很高,而投机取巧的代价却很低。

多地电动车管理放宽,外卖员迎来利好,北京四川广东率先行动-有驾

说到底,外卖行业的交通乱象,表象是骑手的个人行为,根源却在于平台不尽合理的考核机制。

我们当然需要严格的交通管理,需要给电动车上牌,需要骑手戴好头盔,这些都是保障安全的基础。

但如果不同时对问题的源头进行治理,那么所有的外部约束,最终都可能变成压在骑手身上的又一重负担。

这就好比我们想让一锅水不再沸腾,是应该在锅盖上压一块石头,还是应该把锅底的火关小一点呢?

答案不言而喻。

真正有诚意的改变,应该是从源头开始的。

比如,监管部门是否可以介入,对平台的派单算法进行审查,要求其必须将符合实际路况的等待时间、步行时间等因素纳入计算,给骑手留出充足且人性化的配送时间?

平台自身是否愿意主动作为,取消那个让无数骑手感到焦虑的倒计时读秒,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激励和管理骑手?

当系统派单时,如果能自动把路口的红灯等待时间也算作配送时长的一部分,那么还会有多少骑手愿意去冒险闯红灯呢?

所以,当看到“外卖员要笑了”这样的标题时,我们不妨多问一句:他们真的笑得出来吗?

如果平台的算法不改变,考核的压力不减轻,那么再多的新规,可能也只是把管理的责任和压力,层层转移到了最没有话语权的劳动者身上。

而那些真正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的企业,则可以躲在“积极配合管理”的挡箭牌后面,继续享受着极限效率带来的商业红利。

要想让外卖小哥们真正露出踏实、安心的笑容,需要的不仅仅是挂在车上的十块牌照,更是写进平台系统里的一行行充满善意和尊重的代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