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作者:宋家婷

2025年,中国车市暗流涌动。一边是新能源渗透率50%成为常态——8月更首次突破了55%,产业浪潮不可逆;一边是价格战将“内卷”推向极致,合资品牌整体市占率跌破36%警戒线。

在“强者恒强、弱者退场”的行业洗牌期,一汽丰田却走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2025 年前八个月,其累计销量达515980 辆,同比增长11%。除了春节月之外,每个月销量稳定在7万辆以上。照此预期,完成全年80万辆销售目标几无悬念。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这个成绩单,也令一汽丰田成为合资阵营中少数保持正增长的车企。其成功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在过去,我们没有给中国汽车文化丢过脸;在今天,我们坚持正确造车价值观;在将来,我们会引领合资新力量的发展。”

正如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所言,这家合资车企用22年时间完成了从“合资标杆”到“合资新力量”的蜕变——

当行业沉迷短期流量与价格博弈时,它以长期主义为锚,用体系沉淀、技术革新与用户敬畏,铸就了穿越周期的“反内卷”样本。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董修惠

“产销研”一体化提速,破解合资效率困局

2025年6月,一汽丰田销售公司进行了一场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战略迁移——从北京东三环中路的环球金融中心,迁至天津滨海新区的泰达MSD。随迁员工超过470人,随迁率达到75%,大部分都是十年以上老员工。

这150公里直线距离的跨越,不仅是一汽丰田22年来首次跨省搬迁,更是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的深度重塑。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新总部与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形成“10分钟通勤圈”。看似微小的时空变革,带来的却是组织效率的几何级提升。不仅决策周期缩短了30%,运营成本也降为北京的三分之一。

节省下来的资源被精准投入到新能源车型的本地化研发中,为一汽丰田在智电时代的竞争储备了充足弹药。

更重要的是,这种成本优化不是通过削减员工福利实现的,相反,公司为随迁的员工提供了全面的安置保障。

空间重构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研发理念的根本转变。工程师可以直接走进生产线,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市场人员可以随时与研发团队交流用户反馈,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为导向”。

“中国出题,全球作答”的研发模式由此奠定。以RCE体制为核心,中国工程师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导权和决策权。一汽丰田bZ5就是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纯电车型。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在汽车行业,“产销研脱节”曾是合资/跨国品牌的通病:研发在海外、生产在本地、营销在前线,漫长的沟通链条让产品难以跟上中国市场的快节奏。一汽丰田的破局之道,则无异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空间重构。

可以说,从“空间换时间”到“协同创效益”,一汽丰田用150公里的跨越,书写了传统合资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范本。

品质信仰与用户价值的双向奔赴

当“价格战”此起彼伏,不少品牌用“减配降价”换取短期销量时,一汽丰田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品质不是成本,而是长期价值的基石。

这条底线成就了一汽丰田22年累计1200万用户基盘,超过三分之一用户选择复购,以及“开不坏的丰田”"口碑深入人心。

其背后是严苛到极致的QDR(品质、耐用性、可靠性)标准。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以车门测试为例,一汽丰田的车型需经过20万次开关门验证,这相当于普通用户15年的使用频次;

发动机在极端环境下进行耐久性测试,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可靠运行;

电池安全方面,纯电车型的电池包需通过针刺、挤压、火烧等12项极限测试,远超行业标准。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带来了直观的市场反馈:皇冠陆放三年保值率达67.1%,在同级车型中夺冠。J.D. Power中国汽车可靠性研究(VDS)中,一汽丰田屡获认可,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坚持的必然结果。

“用户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长期的出行保障”。2025年3月,一汽丰田推出的“时光焕新计划”更开创了行业先河:根据车龄提供增值补贴,车龄越长、补贴越高,最高可达车辆原值的30%,打破了“二手车越老越不值钱”的惯例。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同年9月,一汽丰田又推出“22载感恩礼遇”活动,进一步覆盖了购车、用车全流程。由此,一汽丰田构建了从购车、用车到换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体系。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这些举措并非短期营销噱头,而是长期用户关怀的延续:2008年起,一汽丰田便开始逐步构建涵盖金融保险、维修保养、租赁置换等用车全周期的“安心服务”。

正是这种“买车即享终身关怀”的模式,让1200万用户成为品牌的“隐形宣传员”,也让一汽丰田在价格战中无需依赖“低价换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利润结构。

技术共创与价值重构,定义“合资新力量”

一汽丰田的22年发展史,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共创共享”的转型缩影。

过去,“市场换技术”是合资品牌的主流逻辑。现在,一汽丰田中国团队的角色已经从“图纸翻译者”升级为“蓝图绘制者”——不再是被动接受海外车型,而是主动主导研发,再将成果反哺全球。

这种角色转变的核心,是“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的落地。从今年起,一汽丰田的核心车型研发项目均由中国工程师主导,拥有车型定义、技术选型的决策权。

以bZ5为例,中国团队针对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偏好,开发了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针对中国复杂的路况,优化了底盘调校。同时,bZ5以12.98万元的起售价,颠覆了合资纯电车型定价规则,同时保持了丰田汽车全球统一品质标准。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技术共创的成果,最终转化为“量质齐升”的市场表现:今年前八个月,一汽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达25.3万辆,占比49%;亚洲龙、皇冠陆放等高端车型销量突破31万辆,占比6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更具意义的是,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技术已开始反哺全球——bZ5的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算法被引入丰田东南亚市场车型,成为“中国创新惠及全球”的范例。

“合资新力量不是口号,而是‘中国主导、全球协同’的能力。”董修惠指出,“我们要做的,是让合资品牌从‘技术输入者’变成‘技术共创者’,这才是对抗行业内卷的核心竞争力。”

合资没落了?新合资在雄起!一汽丰田缘何逆势增长丨人汽-有驾

结语:

从东三环中路1号到天津泰达MSD,从第一款轿车到第1200万辆新车下线,一汽丰田22年的成长轨迹,恰似对行业内卷的一种“逆向回答”:

当别人追逐短期风口时,它深耕体系能力;当别人比拼价格战时,它坚守品质价值;当整个行业在价格战中迷失方向时,它用逆势增长证明:真正的力量不是短期爆发,而是持续生长。

这家企业正在用行动诠释:在变革中坚守本质,在坚守中主动求变,才能真正成为价值的同盟,成为时间的朋友。可以说,一汽丰田用时间淬炼出了“反内卷”的最佳样本。

如今,在智能电动化的新赛道上,一汽丰田的天津故事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