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为何卖疯?五一跑高速,用车体验太真实

增程式电动车到底好不好?

今年五一假期,我终于开着那辆增程式电动车上了高速,还跑了趟长途。回来之后,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啊。我算是明白了,为啥它在销量排行榜上一直那么火,但也更加清楚了,这种技术路线的缺点为啥一直都改不好。

增程车为何卖疯?五一跑高速,用车体验太真实-有驾

增程式电动车为啥这么火?

这可不仅仅是一次产品之间的较量,而是两种理念的对抗——一边是“场景真实用”,另一边则是“技术妥协”。

说实话,增程式电动车这么火,其实没啥好惊讶的。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辆车搞定所有问题”一直都是刚性需求:既想要城里开电车那种安静又省钱的感觉,又想在跑长途的时候心里踏实、不担心限行啥的。而增程式电动车呢,刚好就在这两点上找到了平衡点。

增程车为何卖疯?五一跑高速,用车体验太真实-有驾

增程车为啥突然火了?

一季度的数据一出来就挺吓人的,增程车的销量直接同比暴涨了80%!听说今年全年可能要卖到220万台呢。不过我去县里的亲戚家转了一圈,才明白为啥这个数字这么亮眼。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充电桩还是特别稀少,想找个能充电的地方还挺难的。但大家又怕跟不上新能源这波潮流,所以“可油可电”的增程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连一直坚持做纯电动车的小鹏和小米,现在也开始偷偷规划增程的产品线了。那些新势力车企,比如理想、问界、零跑,靠增程车销量都排到前面去了。就像中国工程院的杨裕生院士说的,增程车不是临时凑合的过渡方案,而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力车型。

不过呢,要是你像我这样五一假期真的开着增程车上高速跑一圈,就会发现这车也有它的“坑”。我开的是理想L7,在市区里用电的时候特别顺滑,起步快、噪音还小。但只要电量快没了,那个增程器一启动,那声音就跟“机器吼叫”似的,一下子就把车内的安静给破坏了。特别是在爬坡或者电池没电的时候,发动机的声音简直能把车里的音乐声都盖过去。

增程车为何卖疯?五一跑高速,用车体验太真实-有驾

插混车的无奈:亏电状态下的尴尬

更尴尬的是啊,本来宣传说这车百公里加速能到5.3秒呢,结果一亏电,一脚油门踩下去,加速直接慢到了8.9秒,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最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是高速油耗。平时也就6个油左右,这下直接飙到了9.2个油/100公里。这时候我才明白为啥比亚迪DM-i在高速上的表现总是被拿来跟增程式车对比,还老是“吊打”人家。插混车的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效率可比增程车那种先发电再驱动的二次转换结构高多了。

看到这些短板之后,我就想啊,为啥它还能卖得这么火呢?

其实很简单,增程式车虽然不是完美的,但胜在刚好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市区通勤成本低,开起来也省心,跑长途也没问题,就是效率稍微差点儿。

就拿星纪元ES增程版来说吧,纯电续航都能跑到255公里,每公里的成本才0.15元,比插混车还要省钱。而且价格还便宜——跟同级别的纯电版相比,直接便宜两万块,还不用装那么大的电池,安全性和操控性反而更好。

增程车为何卖疯?五一跑高速,用车体验太真实-有驾

增程车:最适合普通家庭的技术?

政策上大力支持增程车,虽然一些大城市对增程车的绿牌资格有所收紧,但在二三线城市它依然享受新能源车的补贴和免税福利。特别是新技术比如钠离子电池上车后,低温续航改善明显,整体体验越来越接近纯电动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增程车已经够用了,偶尔跑高速也能接受。其实增程车的未来不在于销量,而在于体验。从2025年开始,很多厂商推出“增程2.0”方案,提升纯电续航到400公里以上,快充技术也跟上,从根本上缓解亏电焦虑。还有人研究氢能、甲醇等替代燃料,让增程器摆脱汽油限制。赛力斯副总裁提出“油电同感”的目标,希望无论什么工况下驾驶体验都一样。一旦实现这个目标,增程车才能真正从过渡方案变成终极选择。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增程车不是完美的技术,也不是性能最强的,但它最懂普通家庭需求,能很好地平衡现实。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想找“一步到位”的答案,但现实告诉我们,最适合当下生活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哎,说到增程式和混动,这俩到底哪个更好啊?其实各有各的优点。不过呢,增程式的缺点也挺明显的。

首先,增程式汽车虽然不用充电也能跑,但它的发动机只是用来发电的,不是直接驱动车轮,所以油耗相对来说还是比纯燃油车高一些。而且,增程式的电池容量一般不大,要是电池不够大或者没电了,发动机频繁启动发电的话,车内噪音可能会有点大。

再一个就是,增程式汽车的价格通常会比普通燃油车贵一些,维修保养的成本也可能更高,毕竟涉及到电机和电池这些额外的部件。

最后就是充电的问题,虽然增程式可以不依赖充电桩,但如果家里没有固定车位装充电桩的话,充电还是会有点不方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