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被传情绪失控,智驾谣言咋总有人信?

网约车司机被传情绪失控,智驾谣言咋总有人信?

网约车司机被传情绪失控,智驾谣言咋总有人信?-有驾

你说现在这年头,网约车司机在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里绕了几圈,网上立马就炸了锅。啥“失控刹不住”“4S店远程熄火”全来了,网友们一边倒地喊着智能车又出事了。结果呢?官方通报啪啪打脸:不是车出问题,是司机情绪炸了,自己在那圈圈转,跟车毛关系都没有。唉,这种事是头一回见吗?一点也不稀奇,反正每隔一阵子,智能汽车圈子里总要闹点类似的风波。奇怪吗?不奇怪。

谁在造谣?谁在信?人心比车还难琢磨

成都这场“转圈圈”闹剧,最后警方调查明明白白:司机蒋某那天心烦气躁,找不到客人,脑袋一热就在停车场玩起了“碰碰车没碰上,转盘倒是转嗨了”。酒驾、吸毒,通通没查出来,就是自己拧巴着气没处撒。比亚迪官方也懒得绕弯,直接甩出来——刹车没毛病,车子好好的,没伤着人没撞着物,哪来的“智能失控”?结果呢,网络上谣言照样飞,4S店远程控制?你咋不上天。真要能远程熄火,车企还不得被告到脱层皮,哪家敢干这种断自己财路、砸招牌的蠢事?

想想看,为什么一出事总有人信“智驾闹鬼”?说白了,还是一部分人对新技术既怕又爱。智能车火了,大家嘴上说香,心里怕得要命。昨天小区门口王大爷还跟我念叨:“这新鲜玩意儿,真能自己跑吗?要是哪天它真不听话咋办?”你看,老百姓的担心不是一天两天了。

车圈里浮夸成风,谣言也有“土壤”

智能化的车,宣传得跟科幻片一样,动不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吹得天花乱坠。可问题来了,吹得太大,真出了点事,谣言比真相跑得还快。这不,2024年冬天,南城李婶买了辆号称“L2级自动驾驶”的国产新能源,上路不到一周,车机死机了三次,吓得她赶紧把车送回4S点。最后查出来,不过是系统升级没跟上。可这事儿在微信圈里一传,就成了“某品牌智能驾驶失灵致事故”,谁还敢买?这种谣言就像韭菜地,割了一茬又一茬。

车企自己也有责任,为了抢客户,宣传语一个比一个狠,新功能、新体验,恨不得把车说得会飞。可消费者不懂技术,真假全信,结果谣言就成了肥料。哎,去年腊月二十三,老王家村口那几位还合计着:要不咱也整辆智能车,省点油?结果一看网上那些“失控新闻”,直接退单。

监管说得明明白白,责任还在司机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上个月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说得明明白白:现在市面上的智驾系统,离“自动驾驶”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开车的手不能离方向盘,眼不能离路,真要是“脱手脱眼”,出事了你自己负责。别老想着技术能救命,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人。你要是以为买了智能车就能当甩手掌柜,那就等着吃罚单吧,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追责,一个都跑不了。光靠智能车?想多了。

智能网联能不能远程控制?技术上“能”,但没人敢

有些人喜欢添油加醋,说什么4S店能一键让你车熄火。这话听听得了,别当真。技术上,智能网联是可以远程操控(就像手机能远程锁屏一样,懂点技术的都明白),但没经过车主同意,这就违法了。哪个品牌敢玩这套?名声臭了,市场没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行业里有点底线,车企可不敢“作死”。

竞争太激烈,谣言趁机浑水摸鱼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卷得厉害,谁都想当老大。一家出点啥事,别家立马跟着添油加醋,推波助澜,仿佛天塌下来一样。你说这是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插播)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份额比去年涨了不少,可网络上的“失控传闻”也多得离谱。前脚比亚迪被黑,后脚特斯拉又挨刀,轮流坐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跟下饺子似的,热闹得很。

技术革命和认知没对齐,总有人掉坑

其实吧,所有这些“智能驾驶谣言”,归根结底是新技术跑太快,老百姓脑子还没跟上。说句大实话,技术进步像高速列车,社会认知还在等绿灯,谁能不慌?有些媒体、博主还喜欢借机炒作,流量到手,甭管真假。可惜,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你说,咱到底是该信谁?

“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在哪?

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其实原话更复杂,咱就改编一下用),可惜网络上智者太少、吃瓜群众太多。大事小事一上网,真假难分,谁还管得了那么多?你要说这事多荒唐,偏偏每次都能冒出来一批信的人。到底是信息太多,看花了眼,还是咱们太容易被带节奏?这还真说不好。

新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别让焦虑控制了判断

说到底,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是趋势,跑都跑不掉。大家怕新东西可以理解,但千万别被谣言带着走。谎言重复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要想安心用车,得多点理性,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也别老觉得阴谋论满天飞。技术透明一点,监管再严一点,咱们自己心里也别总跟着风跑,这谣言不就没地儿生根了?

最后一句,问问你:下回再碰上类似的“智能车闹鬼”新闻,你还会第一时间信吗?你咋看这个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