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夏天没什么悬念,地面温度总比你心理预期高两度,车展内温度则比车外高两倍人气。我在人群里揉了半小时,最终在吉利展台外面蹭到了一个角落,不算理想,但能看到舞台上那个新换脸的星瑞——2026款东方曜系列。大家的镜头都对准了它新改的 front end,我却注意到了另外几个细节。
前脸依旧是直瀑式中网,多了一点凹陷——说像吃瓜群众围成一圈盯着一只瓜,也不过分。车标变成黑色,带出了点年轻化气质,可惜依然遮不住那份家族式保守。前保险杠那一堆复杂线条,能不能真的切空气提高性能,我不敢保证,但拍照片绝对出片。侧面轮廓的溜背造型,身高4825毫米,比老款长了40毫米,理论上增加了后排腿部空间。有人边拍边念叨,“轴距还是2800,其他都没变”,细节怎么说呢——像换了个发型,但骨架还是那副。
车尾加了个黑色小尾翼和四联圆孔排气管,底下还配了扩散器,视觉运动化拉满。我在旁边看着,有人专注拍尾翼,但还有人关心排气声音和扰民问题,一问现场销售,答得挺官方:“标准调校,完全合规。”至于实际开车绕二环会不会吓到夜跑大爷,销售同志没说。
再来看内饰,熟悉的方向盘、中控屏一如既往。说是全系标配了魅族车机系统,用高通8155芯片,还支持AI语音助手。专业层面讲,这意味着后台运算能力升级,语音指令识别更靠谱。智能驾驶搭载千里浩瀚H3和GEEA3.0架构,号称车机和智驾任务能一起处理。理论上很美好,至于实测能不能识别出“导航去成都第三人民医院,顺便提醒我喝水”,还要走流程。
动力系统才是这次星瑞的杀手锏。2.0T发动机,272匹马力、400牛米扭矩,爱信8AT变速箱,官方百公里加速6.5秒。这数据几乎等于把亲戚家领克03+的心脏直接移植过来。问题是,动力上去了,油耗能不能跟得上市场预期,燃油经济性还得打个问号。
底盘配置用了CMA线控技术和AI数字系统,前后配重接近50:50,试驾反馈说操控大提升,过弯稳如互联网梗图里的“老狗子分杯水”。从专业角度讲,这种高配底盘结构理论上能有效提升动态响应,但实际体验还受限于车身刚性、悬挂舒适度等变量。加上价格还没官宣,贩售端能否拉低售价,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目前也只是销售的“口头承诺期”。
现场不少年轻人,尤其喜欢拍四出排气和尾翼。每年车展都会有一波潮牌男孩和穿汉服的女生,她们目测后排空间够用,但后备箱未见扩容,行李问题还是老问题。你说性价比,隔壁展台比亚迪秦PLUS DM-i油耗低一截,长安UNI-V的造型更新潮,星瑞压箱底除了动力,还能玩出什么花头,还真得琢磨。销售称“主打质感和操控”,我头脑一热差点问他们是不是都试过山路漂移。
新车智能配置做了升级,车机和智驾都堆了料,但对比新能源轿车,续航和充电体验都是短板。现在纯电动轿车随便就是五六百公里续航,星瑞只能拼马力。可高功率带来的高油费,绝不是营销词能解决的小事。厂方说后续有混动产品,推迟至明年上线,算是对用户心理的“空头支票”。
职场有一句老话:“车好不好,不在发布会上,在4S店的优惠力度和售后服务上。”估计星瑞定价不会低于11万,配置堆得扎实,但实际优惠就得看四海八荒哪个经销商出手够狠。这种改动,舞台灯下说起来有点革命,其实还是惯性内卷:推背感有了、油耗没突破、空间局限仍在、娱乐设备加足——适合那些要动力也不要电池焦虑的用户。但如果你是那种一天100公里、月末只拿基本工资的社畜,油费大概率让你对马力只好敬而远之。
一些改装车发烧友在展台讨论后续方案,降低底盘、调硬悬挂进赛道值得一搏,普通公路开起来舒适与操控永远是只可平衡、不可兼得的矛盾体——“后排坐着容易晕”的话题比品牌营销更触及用户痛点。这一代消费者,对性能有追求,对用车成本也清醒。 热血和冷静都写在脸上,车企要在这条平衡木上跳舞,不能光靠一时激情。
看下来,新款星瑞在性能端确实敢冲,但能否在新能源冲击下固守阵地还要看产品和市场的双重博弈。现在一台高马力燃油车,放在新能源大潮中,像是“海里拍岸的最后一浪”,动力是优势,成本是隐忧,智能是进步,但边界很清晰。“卷配置”的年代,用户需要的不光是一台看得见的数据好的车,更想要实际体验和用车平衡的“实在感”。
至于这个“藏着的秘密”到底能成市场杀手锏还是一张好看的情怀皮肤?或者说,汽油发动机在智能和环保双向博弈下,是否真的还能再燥起来、再过几年不被新能源吊打?这些问题,都是吉利和其他老玩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你会为了动力和马力,接受传统燃油车的成本和短板;还是会在新能源席卷下,选择更长续航和更低用车支出?哪种答案,对你来说才算“进化”?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