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日德断供中国高铁车轮,撕毁5.6亿订单,中国早有应对之法

●—≺ 前言 ≻—●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国家都眼红我国的成就,尤其是之前在高铁几乎达成垄断地位的德、法、日、意四国,更是慌乱不已,生怕我国崛起后会对他们的生意垄断造成影响。

为了遏制我国高铁发展,日德两国竟然在我国高铁的车轮上动手脚,直接毁掉价值8000万美元的订单,但他们没有想到我国早就有所防备,做好了应对之法。

日德在我国高铁车轮上下了哪些绊子?我们又做出了什么应对之法?


●—≺ 日德毁约5.6亿订单 ≻—●

日德主动毁约8000万美元,5.6亿人民币的单子化为齑粉,这一消息传出后,世界都震惊了。很不幸,我们就是被他们毁约的对象。

这批单子主要是针对高铁车轮中,轮对这个部分的。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轮对生产技术,考虑到国民的生命安全,我国的需要的轮对几乎全是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

轮对价格昂贵,每一条就高达60万,而一辆普通的高铁需要42条轮对。轮对是易损耗的物品,每运行120万公里就要进行维修,运行到达240万公里时就必须进行更换。


正常来讲,我国每年在高铁轮对上的花费就不少于20亿。

一旦我国需要的轮对供应不上,高铁的运营也会受到相应影响。这些影响不是简单的无法运行,而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

1998年,德国“ICE-1”号高铁就因轮对运行时出现问题,导致列车脱轨,造成200多人的伤亡。


所以,日德毁掉的不仅是5.6亿的单子,还有我国对他们的信任。这以后,我国向他们进口轮对的频率和数量都会大大减少,对他们来说损失惨重。

为什么日德宁愿遭受这么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要停止向我国供应轮对,一定要拼个两败俱伤?

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铁发展速度过快,他们担心如果任由我们发展,他们的利益就会不可避免得受损。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开通了第一条高铁线路。我国在2008年才自主研发了第一条高铁,时间上晚了近40年。

可以说,日本在我国高铁面前,拥有绝对的自信。可这份自信很快就被打破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邓公到日本访问时乘坐了新干线高铁,对高铁的速度惊叹不已,那时就决定要在中国发展高铁事业。

经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直到20年以后,我国才修建出第一条铁路,广深铁路。


这条铁路虽然是我国自主修建的,但其中借助了很多国外成果,且他的的运行速度只达到每小时200千米,刚刚达到高铁运行速度的及格线。

直到2008年,我国才完全自主研究出属于我们的条高铁线路,京津高铁,且时速达到了每小时380公里,比之前的速度快了接近一倍。


从这以后,中国高铁开始飞速发展。我国陆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多变,很多地域修建高铁的难度极高。

为了达成将高铁通向全国的目的,相关人员突破了里程、地形、气温等几大技术难题,建成了武广、郑西、哈大三条高铁干线,震惊了全世界。


●—≺ 偷鸡不成蚀把米 ≻—●

眼见中国高铁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告诉发展,日本、德国这些国家彻底坐不住了。

日本在高铁研发上的地位相当于“祖师爷”,在轮对上的技术更是遥遥领先。他们原本想将自己研发出的轮对技术彻底封存,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轮对研究是一项繁杂精细的工程,单单想靠一个国家就不断突破各种难关,速度必定缓慢。如果拖得时间过长,难保会有别的国家开发出来,日本的领先优势也会随之削弱。


日本想要继续快速发展轮对,必须与别的国家分享技术,共同研究。但分享的范围又不能太广,否则和全球共享又有什么区别?

在参考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后,日本将自己的技术分享给了德、意、法三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经济、科研实力雄厚,有他们的帮助,轮对研究就可以发展地更先进。同时,4个国家掌握最尖端的技术,数量不会太多,他们形成对全球的垄断后,还可以分得巨大的利益。


为了维持几国在轮对方面的垄断优势,他们私下做了几个约定:不得把轮对技术分享给其他国家;不得在公开发表有关轮对方面的论文;不申请轮对方面的专利;不带外人参观生产轮对的工厂。

在四国的严密封锁下,轮对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其他国家想要高铁正常运行,基本上都要从他们手中进口。


高铁的轮对就相当于汽车车轮,没有轮对根本就无法运行。日德两国撕毁5.6亿美元的订单,就是想要借此拖慢我国高铁发展。

他们原本以为,我国没了轮对,原先的高铁就会变成一堆废铁,却不曾想,我国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做好了准备。


轮对技术牢牢地掌握在四国手中,我们就不向他们“取经”,早就一边进口着轮对,一边进行自主研发了。

2013年,我国就自主生产出首个轮对,突破了四国的轮对垄断。随后,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很快就制造出D2轮对,并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D2轮对在性能、减震和耐磨损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日、德等国家的水平,完全可以让我国高铁摆脱他们的桎梏,且比之前在海外购买的成本更低。


德日处心积虑,宁愿丢掉中国这个大客户也要停止向我国出售轮对,遏制中国高铁的发展,却反而使中国轮对发展更迅速,也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中国高铁发展迅速,早就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阻挡得了的。从2008年我国完全自主地研发出第一条高铁后,没几年就硕果累累。


●—≺ 我国高铁突飞猛进 ≻—●

高铁芯集成电路相当于高铁的大脑,控制着高铁一些列程序有序运行。曾经,我国无法生成出这种高精度芯片,高铁能正常进行全靠从美国进口IGBT高压芯片,每年在这上面的花费超过了12亿元人民币。

为了解决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2001年我国就开始研究钻研这种芯片,但一直没什么重大突破。

直到2008年我国收购了英国一家相关公司,才达成这方面的快速超车。并终于在2012年成功研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铁芯。


在控制高铁系统的芯片上有了突破后,2017年我国又在高铁的速度上有了新的保障。

这一年,昆仑润滑公司成功之下出高铁齿轮箱油技术。高铁想要行驶速度快,轴承速度也要跟得上,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会造成很大的损耗。

曾经,这一润滑技术被国外发达国家封锁,如今我们这一技术的突破,将减轻摩擦等给各零件带来的损耗情况。

在此之前,我国修建的京津高铁时速达到了380公里,有了这一润滑技术,将有机会冲刺400公里以上的时速。


一年后,我国又突破了高铁自动驾驶技术。为了突破这一技术“中国通号”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实验室进行方针测试。这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彻底突破国外垄断,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仅我国在国内的高铁技术成熟,我们还与国外的许多国家进行合作。

2014年,印尼总统来我国参加APEC峰会后,被京津高铁的魅力所折服,当下就决定在印尼也修建属于自己的高铁。


回国后,印尼开始决定修建一条从雅加达到万隆之间的高铁。日本曾花费1500万向印尼提交3份可行性报告,可他们还是选择了中国。

2015年,我国正式开始修建雅万高铁,并克服了火山、滑坡、水库坍岸等多种地质困难。现在,雅万高铁已经修建成功并运行。

在修建期间,我们还积极向印尼的工程师传递修建高铁的经验,成功从“学生”跨越到“老师”的角色。


德日两国想要从轮对入手,遏制中国高铁发展,着实是一步差棋。不论是芯片技术,还是高铁技术,国外对我们的封锁没有一次是奏效的,虽然令我国产生了一时的困难,但很快我们就又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很多时候,科学技术是是无法完全封锁的,反而是大大方方公开,与全世界一起研究,才会取得互惠互利的结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