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1800亿日元亏损警报!关厂裁员断臂求生,中国成复兴最后希望?
“这是日产自202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7月30日,日产汽车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在横滨总部坦言。面对半年预亏18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的残酷现实,这家曾与丰田比肩的日系巨头,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一场全球大手术。
01 双重暴击:转型阵痛与关税重压
▍亏损黑洞持续扩大
史上最严峻财报:2025年第一财季(4-6月),日产全球销量暴跌10.1%,经营亏损达791亿日元,创5年来最差开局。
半年预亏翻倍:4-9月营业亏损预计1800亿日元,相当于每天烧掉近5亿日元。更严峻的是,全年亏损可能突破2340亿日元。
▍关税“砍刀”直击命脉
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车的25%关税,让日产墨西哥工厂生产的畅销车型Rogue单车成本骤增3500美元。尽管最新评估将关税损失从4500亿日元下调至3000亿日元,但这仍占日产年营收的3.6%。
▍历史包袱压垮现金流
2024财年日产净亏损6709亿日元,创25年最惨纪录。为填平债务,日产甚至计划出售横滨总部大楼——这座戈恩时代的扩张图腾,估值超1000亿日元。
02 断腕重生:全球大收缩与中国新赌注
▍关厂裁员,砍掉百万产能
64年老厂落幕:日本神奈川县追滨工厂(运营64年、产车1780万辆)将于2027年停产;墨西哥CIVAC工厂(日产首个海外基地)今年关停。
产能腰斩式收缩:全球工厂从17家砍至10家,年产能从350万辆压至250万辆,相当于每年少产100万辆车。
2万人裁员潮:全球15%员工(约2万人)将被优化,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连研发团队也面临17%的精简。
▍中国战略:从“救火队”到“发动机”
出口反哺全球:日产首次启动“中国制造反哺全球”计划,2025年从中国出口10万辆电动车,目标东南亚、中东市场。
本土化逆袭王牌:纯电轿车N7以11.99万元杀入主流市场,上市18天订单破万,6月单月销量达6189辆。
百亿研发加码:东风日产追加100亿元投资,2026年前密集投放8款新能源车,73%在售车型将焕新。
▍技术补课:电动化生死时速
暂停固态电池自研:搁置日本固态电池工厂,转向采购宁德时代LFP电池,联合本田开发低钴高镍方案。
智驾借力华为:年内推出与华为合作的智能旗舰车型,弥补研发周期落后中国车企12个月的短板。
03 复兴曙光:三个关键突围信号
▍成本刀刃见血
通过零部件标准化率提升至70%、底盘平台从13个砍到7个,日产计划2026年前硬生生“抠出”5000亿日元成本(可变与固定成本各半)。
▍北美市场韧性犹存
尽管受关税冲击,北美市场销量仍逆势增长3%,Rogue、Sentra等主力车型守住基本盘。2025年将推出Rogue插混版,重启英菲尼迪豪华车溢价能力。
▍联盟协作破内卷
雷诺共享电动车平台:欧洲市场借力CMF-EV平台投产新一代Leaf,2030年电动化率目标80%。
三菱联合开发皮卡:在东南亚共享插混技术,北美合作开发中型皮卡替代Frontier。
结语:阵痛之后,能否涅槃?
当追滨工厂的最后一辆车下线,当横滨总部大楼易主,当中国制造的日产电车驶向中东沙漠——这场“Re:Nissan”复兴计划,既是刮骨疗毒,更是向死而生。
埃斯皮诺萨的赌注很明确:用3年阵痛换长期生存,而中国市场与技术开源,将成为穿越寒冬的双引擎。
今日互动:
您认为日产“关厂裁员+中国出口”的策略能成功吗? 还是过于冒险?
若购车预算20万,会考虑日产N7还是比亚迪/特斯拉?
传统车企转型 最该优先补课电动化还是智能化?
欢迎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点击关注追踪日产重组进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