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L系列SUV(L6、L7、L8、L9)被称为“套娃式造车”的典型代表。从外观上看,L6、L7、L8三款车型的尺寸差异仅在几十毫米到十几厘米之间,轴距也高度接近。这种设计曾引发市场争议,认为其“缺乏创新”或“过度内卷”。然而,这种看似同质化的布局背后,实则暗藏精准的市场切割逻辑。
一、尺寸相近,定位却大不同
从参数看,L6到L8的尺寸差异确实微小(如L6长4925mm,L7长5050mm,L8长5080mm),但理想通过座椅布局和家庭场景定位实现了产品差异化:
L6(五座中型SUV):主打年轻三口之家,价格下探至25万区间,是理想冲击大众市场的“敲门砖”。
L7(五座中大型SUV):定位“三口之家旗舰”,后排空间和豪华配置更突出,对标BBA的X3、Q5L等车型,以“50万级配置、30万级价格”吸引中产家庭。
L8(六座中大型SUV):瞄准两代同堂或多孩家庭,第二排独立座椅设计满足高频家庭出行需求,填补理想ONE退市后的市场空缺。
L9(六座全尺寸SUV):作为旗舰车型,空间和配置全面升级,主打三代同堂的高端家庭用户。
二、配置分级:看不见的“刀法”
理想通过软硬件配置的精细划分,在相近尺寸下实现价格梯度:
1. 动力与续航
L6采用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172km;L7/L8则提供42.8kWh和52.3kWh两种电池版本,续航最高达286km,且标配空气悬架(Air版除外),动力性能也更强劲。
2. 智能化差异
L6低配取消激光雷达,芯片算力缩减;
L7 Max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
L8/L9则全系标配更高级的智能驾驶系统。
3. 舒适性配置
L7后排配备电动腿托和40度可调座椅,L8增加第二排独立座椅加热/通风,L9则引入后排冰箱、21扬声器等旗舰配置。
三、市场逻辑:用“套娃”实现效率最大化
1. 成本控制:共用平台和设计语言,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
2. 用户心智占领:统一家族式设计强化品牌辨识度,让消费者形成“理想=家庭豪华SUV”的认知。
3. 价格全覆盖:从25万到50万区间,以每2-3万元为一个价格段,覆盖不同预算的家庭用户,形成“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产品矩阵。
四、争议与风险
尽管策略成功(2024年L系列销量占比超九成),但隐患同样存在:
内耗风险:L7与L8价差仅2万元,可能引发内部竞争。
创新压力:过度依赖“彩电冰箱大沙发”标签,纯电车型i8的成败将考验技术突破能力。
用户审美疲劳:套娃设计可能削弱高端车型的稀缺感,长期依赖单一产品线或限制品牌溢价。
理想的“套娃术”本质是工业化时代的精准用户运营——用最小差异实现最大市场覆盖。这种策略在新能源市场爆发期极具效率,但随着竞争加剧,理想需在技术创新与品牌多元化上寻找新支点。毕竟,当“冰箱彩电”成为行业标配时,唯有持续进化才能守住护城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