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这几年的火爆,谁都看在眼里,买的人多了,议论声也跟着涨了起来。说到电动车,大家绕不开的就是续航和充电这个老大难问题。大街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你不去4S店转一圈,都快忘了加油站是啥味道。但说到底,买电动车的人心里总还是有点打鼓:这玩意到底好用不好用?最头疼的续航焦虑,到底怎么回事?
问十个人,八个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担心半路趴窝。电动车能跑多远、充得快不快,这两个问题就像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厂家的宣传都挺美:啥四五百公里长续航,十分钟极速充电。但等用户真开上路,续航能有宣传的一半就不错了,冬天再冷点,还得再扣点。这续航数据像是豌豆夹子,摁的时候有,拿出来就缩水。谁都怕刚下高速,导航显示只剩60公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里打鼓直冒汗。
说到底,大家用车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油箱里一满能跑五六百公里,哪怕你踩油门撒欢地开。在油车时代,补能这件事,从没让人真正担心过。加油站多、加油快,谁会惦记中途泡在路上的滋味?电动车要是真能彻底替代燃油车,不光要跑得远,更得保证不是新车那会劲头足,该用五六年之后,还能硬撑着跑一趟外地。老百姓买车不是图一时新鲜,而是图省心。
充电速度也不是随便画个饼糊弄人。现在宣传动不动就说“充电10分钟续航100公里”,听着还行,但等你真饿肚子赶时间,这点距离还真不够用。加油锦上添花,一箱油五分钟就灌满,提溜着走人。电动车想真跟油车掰手腕,补能速度至少得比加油更有竞争力。理想状态得是一分钟充30公里,十分钟就能续上300公里。这样回到刚才的问题,吃个饭、接个电话、一转眼电池就快满了,谁还会琢磨续航焦虑?
目前来看,电池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这东西既关乎能跑多远,也决定能充多快。现在流行的锂电池,技术虽说不断进步,但离“理想国”还是有一定距离。啥固态电池,实验室数据都很漂亮,真正落地还欠点火候。大家都盯着电池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寿命有多长,就怕用个三五年,电池质量开始打折扣。真正让人省心的是,电池至少能保证用六年,衰减最多不超两成,否则大家心里早就有数:省钱变成了修车。
除了电池,充电桩的普及也不容忽视。现在市区里充电点分布还算凑合,一到小区、郊区,情况就变味儿。装个充电桩,跟盖房子差不多复杂,还得物业点头。节假日上高速,那叫一个挤,人跟车一起排队,等得都快晒成肉干了。要彻底解决充电焦虑,充电基础设施得上一个大台阶。桩的数量至少得翻个五到十倍,功率也得给力,不然半天充不上一脚电,大家肯定嘴上不说,心里嫌弃。
至于充电价格,花样也不少。有的地方充电费加服务费,算下来跟油车跑一公里没啥区别。你说这电动车图啥?还不如图省钱。只有电价真做到油车的一半甚至更低,省钱的优势才算显出来,否则大家买车只是图个新鲜,长久还是会纠结。
用户的需求说起来也不都一样。上班族平时就是上下班,偶尔市区逛逛,300公里续航真就足够了。可一旦涉及到长途,比如回老家、出省,或者北方冬天冷得跟冰窖似的,续航需求马上就往上窜。出租、网约车这种天天跑不停的车型,对续航和充电效率要求更苛刻。换电模式、极速充电,五分钟满血复活,这才是他们能放开跑的底气。
以当前的发展速度看,电动车的升级也算有希望。续航越来越长,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普通老百姓逐渐把“电池一直抗到下次发工资”这件事当成家常便饭。新技术不断冒头,电池成本逐渐往下探,大家不是没耐心,只是心里明白:不到油车价格那一步,谁也不敢拍胸口说换得彻底。自动驾驶也在逼近,充电机器人成为可能,没事往停车场一停,车自己找桩补上,懒人都笑疯了。
当然,说了半天,真到买车的时候,还得自己掂量。别光信厂家宣传,一定要看实际数据能不能撑场面。续航标称500公里,实际能跑350公里才不抓瞎。支持超快充是刚需,家里或单位能装桩的优先考虑,否则外面找桩排队,烦得让人掉头走人。北方地区特别要盯紧电池热管理,不然冬天开车像掉进冰窟窿,续航不止打折,心情也跟着冷清。
买车就像买菜,别只看上表面,要多听听老司机的实际体验,去试驾几回心里才有底。电动车做得越来越成熟,厂家的套路也越来越精明。老百姓心里清楚,再潮流的新东西,只有能解决日常需求,才能真正成为路上主角。续航和充电速度不是口头承诺,得靠技术、配套、价格一条龙服务,才能让大家把油车彻底忘在脑后。
总之,电动车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决定成败的玩意。续航和充电,这俩老问题,比谁都顽固。要真把油车比下去,得靠技术革新、配套完善、价格实惠,用得舒心大家才叫好。电动车路还长,谁也不敢说一口气到终点,但每天都在努力挤牙膏,这才是老百姓愿意等下去的底气。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