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更新动态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时隔一个多月在社交媒体上首次发声,坦言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一声叹息背后,是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不断累积的争议与事故。从高速车祸致三人遇难,到“断轴”风波,再到虚假宣传维权事件,这家以“极致性价比”和“互联网速度”闻名的企业,正因过度追求速度而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小米汽车的崛起堪称行业奇迹:SU7上市首月交付量破万,YU7路测数据亮眼,雷军更立下“年销30万”的豪言。然而,过去两个月,两起典型事故将小米推上风口浪尖。1月30日,一辆SU7在限速20km/h的乡村公路以70km/h超速行驶,撞击坑洼导致右后悬架断裂。3月29日,一辆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SU7在高速以116km/h行驶时撞上施工路障,碰撞前时速仍高达97km/h。事故导致车上三人遇难,引爆了对小米汽车追求速度和智驾能力的质疑。
这些事故暴露的不全是驾驶者的违规操作,更是小米对“速度”的畸形崇拜。发布会上对标特斯拉的“地表最快量产车”标签、营销中强调“纽北赛道调校”等性能参数,无形中助长了用户对极限速度的追求。当小米汽车的车主都以速度超越为炫技时,安全却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在事故调查中,小米多次强调行车数据的客观性,试图用技术手段撇清责任。然而,当车企将数据作为“自证清白”的工具,却回避对用户驾驶行为的引导与教育时,技术反而成了推诿的借口。再精准的数据,也救不回因超速逝去的生命。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汽车行业的风口,从来不是靠速度单点突破,而是对安全的敬畏、对生命的责任。当新势力车企以“颠覆者”姿态涌入市场时,往往陷入“重营销、轻安全”的怪圈。
雷军的最艰难时间,或许正是小米汽车的转折点;更或是对生命更多的敬畏。让车速慢点不是坏事,多一些智能辅助和安全措施,毕竟汽车是移动的家,如果咱们不是造跑车,那就想办法造适合家庭的好车。
雷老板,是时候让小米汽车跑慢一点了。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真正抵达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