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

近年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想象空间。当我们在谈论解放双手、减轻驾驶疲劳时,一项项技术创新确实令人振奋。然而,正如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完善规范,智能驾驶领域也进入了关键的规范发展阶段。近期,相关部门发布的明确指引,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当前技术应用的边界与责任归属,这无疑是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心、更透明的用车环境。

厘清边界:L2辅助驾驶是核心,驾驶员仍是“舵手”

当下国内道路上行驶的量产乘用车,其搭载的智能驾驶功能,严格来说都属于国际通行的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中的 L2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个级别的核心在于“辅助”:系统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如高速或封闭道路)控制车辆的纵向(加速/刹车)和横向(转向)运动,但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注意力,双手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并对车辆的安全运行承担最终责任。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得力、敏锐的“副驾驶”,但它无法替代驾驶员成为真正的“主驾”。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这清晰地划定了当前技术的应用范畴:它叫“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明确这个术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对系统能力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将L2系统宣传或理解为“自动驾驶”是不准确且具有潜在风险的。

规范宣传:车企肩负责任,夸大其词将面临法律严管

为了确保消费者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防止因误导宣传而导致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对车企的宣传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1.术语规范: 必须清晰标注系统为“辅助驾驶”,并明确其属于L2级别。那些模糊的“L2+”、“L2.5”、“L2.99”等可能造成混淆的表述已被明令禁止使用。这有助于消费者建立正确的功能预期。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2.严禁夸大: 坚决杜绝通过广告、宣传材料或销售人员口头介绍等方式,将L2辅助驾驶功能虚构或夸大为“自动驾驶”、“自动导航”等更高级别的功能。真实、透明的沟通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基础。

3.法律后果明确: 一旦发现车企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广告法》处以广告费用5至10倍的罚款。

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最重要的是,如果虚假宣传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将可能依据《刑法》承担刑事责任,面临最高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这犹如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强力督促企业在宣传推广时恪守诚信底线,将用户安全放在首位。

这些规定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车企将精力更多投入到技术的扎实研发和功能的如实描述上,营造了更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驾驶员责任:辅助驾驶非“免职金牌”,安全始终掌握手中

对于广大车主朋友而言,清晰了解辅助驾驶的能力边界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是安全享受科技便利的前提: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1.全程值守: 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驾驶员必须全程坐在驾驶位,保持对车辆前方道路环境的实时监控。任何“脱手”(手离开方向盘)、“脱眼”(视线长时间离开路面)的行为(如玩手机、睡觉、专注聊天或吃东西)都是极其危险的,也构成了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

2.随时接管: 系统并非全能,面对复杂路况、突发状况或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如识别失败、超出工作范围等),驾驶员需要随时准备、有能力立即接管车辆控制权。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3.法律责任: 因驾驶员不正确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如未履行监控责任、未及时接管)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驾驶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可能包括行政处罚(罚款、扣分)、民事赔偿,若事故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还将承担刑事责任。辅助驾驶是帮手,但驾驶员永远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此外,市场上曾出现的所谓“智驾神器”(用于欺骗方向盘感应器)、以及试图利用辅助驾驶功能规避酒驾检查的行为,都已被明确列为违法行为,相关使用者、生产销售者都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这进一步强调了合法、合规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要性。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展望未来:规范护航,智能驾驶行稳致远

当前的政策规范,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智能驾驶行业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明确了各方权责:

车企责任: 诚信宣传,持续投入研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杜绝误导消费者。

驾驶员责任: 正确理解并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全程保持专注,安全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越吹越“刑”,虚构夸大辅助驾驶或将入刑!-有驾

监管责任: 制定清晰规则,严格执法,保障市场公平与消费者安全。

L3才是新起点:期待技术与法规的同步跃进

我们展望未来,真正的技术跃升点在于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在这个级别,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负责驾驶任务(包括监控环境),驾驶员可以暂时解放注意力(例如阅读或看视频),但仍需在系统请求时及时接管。至关重要的是,在符合条件且系统激活状态下,若发生事故,责任主体将从驾驶员转向车辆制造商。 这标志着责任归属的根本性变化。

我国正积极推动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法规制定。只有当技术足够成熟、测试验证充分、配套法规完善(包括明确的事故责任认定、保险规则等)后,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才能真正落地。当前对L2级别的严格规范,正是为未来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有序落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结语:智慧出行,安全为基

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对未来智慧出行充满期待。近期出台的规范措施,并非限制发展,而是为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它提醒我们:科技以人为本,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作为消费者,我们应积极学习、正确理解车辆功能;作为车企,诚信宣传、精研技术是立身之本;而作为驾驶员,无论辅助系统多么先进,保持对道路的敬畏和专注,始终是安全抵达的根本保障。在清晰的规则和共同的努力下,智能驾驶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安全、便捷、舒适出行的可靠伙伴,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