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很多有车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一件烦心事,就是一种叫做“车辆统筹”的东西。
听起来跟车险差不多,推销的人还说得天花乱坠,价格比正规保险公司便宜一大截,保障内容听着也挺全乎。
不少车主想着能省点是点,就买了这份看似“高性价比”的保障。
可结果呢?
真出了事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理赔比登天还难,服务态度差得一塌糊涂,想退款更是门儿都没有。
维权的路走得是又长又苦,消费者的抱怨声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这事儿闹得有多大呢?
就连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分析今年全国的投诉情况时,都把这个“车辆统筹”给点了名,说它是年度投诉热点。
这说明,上当受骗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个普遍现象,里头的乱象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了。
面对这种坑害老百姓的情况,国家终于出手了。
就在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还有中华全国总工会,这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个通知,就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这些“冒牌车险”的七寸上。
这个通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从根上治理这个市场,让那些打着“保险”幌子骗人的“李鬼”再也藏不住。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先弄明白,这个“交通安全统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它一开始并不是个骗局,它是有正经来历的。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2012年,国家就出过一个文件,鼓励那些搞运输的企业,比如物流公司、货运车队、客运公司,自己组织起来搞一种行业互助。
说白了,就是让这些公司凑份子,建一个公共的资金池。
比如,几十家运输公司,每家每年往这个池子里放一笔钱,哪家公司的车出了交通事故,需要赔钱或者修车了,就从这个池子里拿钱出来帮忙。
这是一种“抱团取暖”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运输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别让一个公司因为一次大事故就倒闭了。
所以,您看,它从一出生,服务对象就非常清楚,就是运输企业内部自己的车辆,根本不是面向社会上所有私家车的。
它的性质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行业内的互助行为,就像一个单位内部给职工办的互助基金会一样,是圈子里自己人帮自己人的事。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一些不法企业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把这个原本挺好的内部互助概念给彻底玩坏了。
他们把“统筹”包装成“保险”的样子,卖给那些对保险不太了解的普通车主。
他们是怎么把人一步步带进坑里的呢?
手段主要有这么几个。
最厉害的一招就是低价诱惑。
正规保险公司的车险一年可能要四五千,他告诉你他这儿三千块钱就能搞定,保障项目听起来还差不多。
对很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车主来说,一下子能省下一两千块钱,这个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动了心,却没看到价格便宜背后藏着的巨大风险。
其次是花样百出的伪装。
这些公司很会包装自己,有的起个名字跟知名保险公司就差一个字,比如叫个“某安保险服务”、“人保某某咨询”,让你乍一听就觉得是大公司的分支机构。
他们打电话、加微信推销的时候,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就是正规保险,甚至连投保的网页、发给你的电子保单,都模仿得跟真的一模一样,让一般人根本分不清真假。
还有一部分车主,其实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比如一些开营运货车的司机,或者一些新能源车主,他们的车因为风险比较高,去正规保险公司投保时,要么被直接拒绝,要么保费高得吓人。
在这种“保不上”或者“保不起”的情况下,这个看似便宜的“统筹”就成了他们眼里的“救命稻草”,哪怕心里也犯嘀咕,但总比裸奔上路要强,只能硬着头皮买了。
最后,就是利用了大多数人保险知识不足的弱点。
很多人对保险合同里的条条框框本来就头大,销售人员再一顿忽悠,刻意把“统身”和“保险”混为一谈,车主一听保障范围差不多,价格还便宜,就轻易相信了,合同看都不看就签了字,结果等出了事才发现,自己掉进了圈套。
那么,这个“统筹”和真正的商业车险,差别到底在哪儿呢?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差别简直是天壤之别。
真正的商业车险,是受国家严格监管的。
保险公司收了你的保费,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法律规定他们必须提取一大笔钱作为准备金,这笔钱是专门用来赔付的,不能挪作他用,确保随时有钱赔给你。
而且,为了防止发生特大事故把一家保险公司赔垮了,保险公司之间还有一套再保险机制,就是把风险分摊出去,大家一起扛。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还设立了一个保险保障基金。
说得通俗点,这就是给所有投保人的一个终极“定心丸”。
万一哪家保险公司真的经营不善倒闭了,这个基金就会站出来接盘,保证你的保单继续有效,你的合法权益不会受损。
这等于是有三重保障在给你兜底。
可那个“车辆统筹”呢?
它背后什么都没有。
它就像一个简单的存钱罐,所有参与的人把钱放进去,赔付就从这里面拿。
这个罐子里的钱有多少,它的赔付能力就有多大。
如果收上来的钱多,出的事故少,可能还够用。
可一旦发生几起大事故,或者参与的人少了,这个存钱罐很快就见底了。
钱赔完了,就真的没了。
它不受《保险法》的保护,没有准备金制度,没有再保险分担风险,更没有国家基金给它兜底。
一旦它赔不起了,推销的公司早就人去楼空,你找谁都没用,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这次五大部门联合发文,就是要彻底斩断这些“李鬼”伸向普通老百姓的黑手。
通知里说得清清楚楚,搞交通安全统筹,发起人必须是交通运输企业,服务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自己的车,而且性质必须是非经营性的,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这三条红线一画,就等于告诉全社会,任何机构向不特定的私家车推销所谓的“车辆统筹”,都是违规的。
当然,光靠堵是堵不住的,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正规的保险产品变得更好,更有吸引力。
说到底,“李鬼”之所以有市场,还是因为“李逵”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
比如,既然新能源车投保难,那咱们就想办法解决。
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车险好投保”平台,就是为了帮助这些车主能顺利买上保险。
既然货车司机觉得按年缴费不划算,那保险公司就推出“按趟计费”、“灵活期限”这样更人性化的产品。
当正规的车险产品种类够多,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价格也越来越合理,服务越来越周到的时候,大家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个健康、透明、有活力的保险市场,才是对付这些乱象最有效的武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