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上,一款电池容量仅20度、续航180公里的微型电动车,成为日系品牌展厅里最受关注的“闯入者”。
比亚迪RACCO(海獭)的亮相看似低调,精准刺入了日本汽车市场最坚固的堡垒,K-Car领域。 这款专为日本打造的纯电微型车,没有盲目追求续航数字,是用3395毫米的车身长度、260万日元的定价和180公里的WLTC续航,完成了一场精心计算的市场切入。 在日本,K-Car占据近40%的汽车销量,比亚迪是首个深入这一细分市场的海外车企。
01 为什么是K-Car?
K-Car是日本独特的汽车物种。 车身尺寸限制在长3400mm、宽1480mm、高2000mm以内,享受税费减免、无需停车位证明等政策红利。 这种诞生于战后资源匮乏时期的车型,如今已成为日本家庭的城市通行首选。
比亚迪RACCO的尺寸精准卡在标准上限:3395/1475/1800mm。 四轮四角的设计最大化扩展了车内空间,四座布局刚好满足典型日本家庭的出行需求。 双侧侧滑门设计,这在同级车型中罕见,让乘客在狭窄街巷上下车更为便捷。
车名“海獭”的日式昵称,透露出比亚迪的本土化用心。 这种生物灵活可爱的形象,与日本人对K-Car的情感期待不谋而合。
02 续航够用吗?
180公里的WLTC续航,在中国市场可能被视为短板,对日本用户而言却完全合理。 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显示,日本车主日均行驶距离仅28公里。 这意味着RACCO充一次电可满足一周通勤需求。
2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组来自比亚迪成熟的刀片电池技术,支持100kW快充,15分钟即可补充80%电量,正好匹配日本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典型休息时间。 电池包配备自加热系统和热泵空调,确保在北海道冬季也能保持80%以上的续航表现。
03 如何与本土品牌竞争?
比亚迪为RACCO设定的260万日元售价,与市场领头羊日产樱花(253.66万日元)几乎持平。 这种直面竞争的定价策略,显示出比亚迪对自身产品力的信心。
优势来自销售渠道创新。 比亚迪与日本零售巨头永旺达成合作,从2025年起在约30个商业设施内设立销售点。 消费者可以像购买家电一样,在购物时体验并订购比亚迪电动车。 这种离消费者更近的销售模式,对比传统4S店是一种突破。
目前比亚迪在日本已建立66个销售据点,为2026年夏季RACCO的正式上市铺路。
04 设计如何融入日本审美?
RACCO的外观摒弃了过度修饰,前脸封闭式格栅上的点阵装饰,既保留家族特征,又融入日本传统纹样元素。 C型日行灯与贯穿式尾灯形成呼应,整体造型简约实用。
内饰选用日本供应商提供的织物材质,保留物理按键的设计尊重了当地用户习惯。 双A柱和三角窗设计减少视觉盲区,提升在狭窄街道行驶的安全性。
这种深度本土化设计,源于两年前比亚迪高管考察东京车展时的发现。 当时他们注意到K-Car的市场占比,随即启动专项研发。
05 双线战略布局
比亚迪在东京车展上同步推出了海狮06DM-i插电混动车型,形成“纯电+混动”双线布局。 这款基于宋PLUS DM-i的车型采用第五代DM技术,已在泰国、英国等市场取得销量成功。
自2022年7月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以来,比亚迪已推出元PLUS、海豚、海豹、海狮07四款纯电车。 RACCO和海狮06DM-i的加入,将产品线扩展至6款,并计划在2027年前形成7-8款车型的矩阵。
东京街头,铃木、本田、日产的K-Car穿梭如织。 明年夏天,当印着BYD标识的“海獭”加入这支队伍时,日本消费者会如何看待这款“中国制造的日本特供车”? 比亚迪的K-Car实验,究竟会打破日系品牌的垄断,还是仅仅成为市场中的又一个小众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