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阻系数作假?某博主实测风洞,结果令人震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话,搁在哪儿都不假。

车圈最近这波操作,颇有些“指鹿为马”的意味。各路厂家嘴里蹦出的风阻系数,低得简直离谱,好像他们的车不是在路上跑,而是在大气层外遨游。个个标榜0.21Cd,乃至更加匪夷所思的0.199Cd,活像在搞“田忌赛马”,专挑咱认知盲区下手。听得我都想把那辆吃灰的老年代步车拖去测测,说不定也能喜提“空气动力学桂冠”。

风阻系数作假?某博主实测风洞,结果令人震惊-有驾

这出戏,还得从赛车老炮儿谢欣哲的“惊鸿一瞥”说起。他直言不讳地戳破了这层“皇帝的新衣”,说某些车企在风阻系数上玩起了“障眼法”,明目张胆地注水。官方“花架子”数据与实测“真刀真枪”,那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更扎心的是,即便你心知肚明,想去验明正身,也难于上青天。国内能“问风识途”的风洞屈指可数,且与车企关系盘根错节,想借来一用,无异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然鹅,总有那么些“蚍蜉撼树”的媒体,偏要“捋虎须”,硬是借来了风洞,对几款声称“低风阻”的新能源车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实测。结果嘛?啧啧,好戏开锣!其中一款车,宣传时自诩0.21Cd,结果一测,直接“跳崖式”升至0.28Cd。这压根不是什么“毫厘之差”,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欺瞒”!这0.28Cd是个什么段位?放在20年前的燃油车里,勉强算及格,如今都什么年代了?新能源车造型一个比一个未来感,结果风阻系数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简直是“贻笑大方”!

风阻系数作假?某博主实测风洞,结果令人震惊-有驾

风阻系数这玩意儿,直接关乎续航里程。新能源车最怕啥?里程焦虑!你这风阻一高,“电老虎”属性暴露无遗,说好的500公里续航,实际可能只有300公里,这搁谁身上都得“原地爆炸”!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变相坑害消费者吗?

聊到这儿,或许有人要问,那咱们怎么鉴别一辆车的风阻系数是不是“童叟无欺”呢?其实也不难,参照一下奔驰EQXX。这车风阻系数低至0.17Cd,但造型也着实“一言难尽”,为了降低风阻,几乎牺牲了所有实用性,堪称“剑走偏锋”。所以,倘若一辆车造型平平无奇,甚至有点“人畜无害”,但厂家却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它风阻系数低至0.2Cd,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十有八九是在“画饼充饥”。

这种虚标风阻系数的行径,实则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伤害。它不仅仅是几个冰冷的数字问题,它关乎诚信的基石,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关乎整个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大家一味沉迷于“数字游戏”,而不是脚踏实地提升技术,那咱们还指望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走向世界之巅吗?

风阻系数作假?某博主实测风洞,结果令人震惊-有驾

平心而论,这种现象的滋生,一方面源于监管的“力有不逮”,让一些车企钻了空子;另一方面,也因为消费者对风阻系数的认知尚浅,容易被厂家“忽悠瘸了”。

此事也警醒我们,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时,切莫只盯着厂家宣传的“空中楼阁”,更要多汲取专业知识,多做功课,才能避免“踩坑”。同时,我们也期盼监管部门能够“重拳出击”,严惩虚假宣传,让那些“弄虚作假”的车企付出应有的代价。

风阻系数作假?某博主实测风洞,结果令人震惊-有驾

当然,单靠监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都要秉持“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车企应该把重心放在技术革新上,而不是绞尽脑汁在数字上“移花接木”。唯有如此,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一骑绝尘”。

我们翘首以盼,历经此番“扒皮”,车企们能在发布会上少一些“天花乱坠”,多一些“实事求是”。毕竟,“纸包不住火”,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一旦“东窗事发”,对品牌形象的冲击,那将是“灭顶之灾”。

造车,终归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啊!别总想着“剑走偏锋”,万一“马失前蹄”,可就“满盘皆输”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