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车队吗?媒体人成了赛车手,行业大佬变身“冲刺小能手”,明星嘉宾都来现场打call。9月13日,在成都天府国际赛车场,一场彻底颠覆想象的车队亮相——寰球新吉奥车队,正式官宣参加2025 LOTUS CUP CHINA莲花杯。别急着说“又是一场企业秀”,这次不光是秀肌肉,更是秀脑子。媒体去赛道玩真刀真枪,这事搁以前你说出来,铁定被人喷“吃瓜群众玩不了真格”,如今人家硬是杀进了国家级GT赛事,直接拿下A级赛资格。到底是“媒体变身车神”还是“专业玩票”?一波三折的故事里,有没有啥猫腻?且听我慢慢给大伙掰扯掰扯。
先别拿“汽车媒体就该当键盘侠”这套老理往脑门上拍,这波寰球新吉奥车队可真算是把自己的饭碗摔碎了,跑去抢赛道上的饭吃。媒体车队首次“官宣投奔”国家级莲花杯大赛,这操作简直像把吃瓜群众扔进了火锅店,让人一边围观一边心头直痒。有人立马跳出来唱反调——“赛车就该让专业人员上,媒体人会不会开出新闻大事故?”别先下,车队配置直接拉满,光看四位车手的履历夏天龙,高个健身型车评大V,试驾经验一箩筐;陈翰祺,专业车手+主编,卡丁车房车赛事都玩明白了;孙雯,女车手、资深记者,粉丝两头跑;于果,海归背景,驾驶大神。人家不是“玩票”,是专业玩命。
这事不仅企业同台竞技,更是给汽车文化抬了把高。寰球汽车和新吉奥,一个汽车媒体界老炮儿,一个房车界元老,手拉手“跨界融合”,感觉就像东北大炖菜,啥玩家都搅合进来,吃一口满嘴香。此番联手征战莲花杯,把中国赛车运动的天花板直接拍得咚咚响——媒体敢下场,底气何在?车队的全新定位是“赛道上的讲评人”,挑战极限还能专业测评,妥妥一双靴子踩两条船。
搞个车队,不光是企业秀肌肉。你瞅现场热闹程度,明星郭富城、车企高管全员到场,阵仗堪比春晚小分队。媒体车队说白了不仅是见证者,还是产业推动者,实打实参与赛道比拼。很多网友一边高呼“这是车圈活久见”,一边琢磨“是不是以后评测视频要直接上赛道,车评人来个原地漂移?”这画风转变堪称“汽车综艺化”——不再只会喊KPI,更是拿命拼专业。
行业头部企业都在拼命布局汽车文化,而新吉奥则添了一把猛火。新吉奥“房车第一股”的底子不在话下,这回直接把自家房车变成车队专属休息区,全程保障妥妥的后勤小能手。房车与赛车运动的合体,在国内也是头一回既补断层,又破圈。汽车媒体人变身赛车手,赛道的激情与房车的安逸,看着就像把东北老爷们的澡堂子搬进了赛车场里,人文化、社交化、沉浸式全给安排上了。
别光看“嘉宾大咖阵容”,莲花杯本身才是真正的神器。由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批准,赛事标准绝对能打,统一采用EMIRA CUP赛车,配置一流——AST避震、ABS系统重新标定、碳纤维尾翼,技术参数写得比高考答题还五花八门。成都天府国际赛道19个弯角还带近20米高度落差,赛道设计“刀山火海”,活脱脱一条“技术与胆量的试炼场”。如此舞台,别说玩票,能站稳才有资格发声。
讲到这,难免有人要酸一句媒体人下场,不就是沾边蹭流量吗?这操作到底图个啥?万一现场怂了,岂不是闹笑话?反方声音呼之欲出“媒体车队能不能代表中国赛车运动专业舞台?会不会成了企业自嗨?融不进去真正的专业圈层。”更何况,中国汽车产业现在产品、销量是有全球竞争力,但“汽车文化厚度”一直被人拿出来说事。往深了想,中国造车行业这么多年,卖车是卖得欢,玩文化一碰就缩头,大家都怕“空心病”,怕热闹归热闹,没长久积淀。
更有“老实人”在质疑赛车运动高门槛、高烧钱,媒体和车企下场,是不是最终还是商业逻辑主导,文化传播会不会搞成口号?啥叫洗白?就是拿爱好当借口,把一切都变成流量和业绩。汽车赛事真正的魅力,是公平竞技和技术较量,不是看谁眼球大、营销牛。最终赛道会给出答案,但人心难测,热闹能不能变成持续沉淀?这一切都还在悬着。
正盘着呢,故事来了大反转。你本以为媒体车队就是“摆拍打卡”,结果赛场上实打实比拼一粒沙都不糊弄。寰球新吉奥车队的成员,原来真不是玩票,个个都持有B类赛车运动驾照,履历拉得直直。有的试驾过百余新车,有的国际赛事玩过,说专业度,甭管你嘴多毒,人家在实战里给你“现场验货”。更妙的是,这波媒体车队以“测评专业化”为目标,直接拔高了全行业标准,未来评车视频不再只是“坐着聊”,而是“跑着测”,动力、操控、安全数值靠实战说话。这下你就知道,为啥没人敢轻易嘲笑了。
伏笔也来了。吴迎秋带队十几年,造了各路产业IP,思想汇、干梁汇、体验中心全给安排得明明白白。新吉奥更是做房车做到第一股,把行业从“造产品”玩到“造文化”,这阵仗,叫一个“联名款带动新潮流”。媒体与车企合体,赛道上炸开花,推动的不只是激情,更是专业实践。莲花杯的升级EMIRA CUP,技术全提升,赛事硬件顶配,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全长3.26公里,坡道起伏、弯道挑战,F1级别标准,简直是中国赛车的“试金石”。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收了尾?不,小高潮不断。现场热身赛,郭富城带明星光环亲自下场,CEO冯擎峰也给莲花杯加码关心;角逐激烈、掌声雷动,一场“媒体与技术”的碰撞,把现场气氛点燃到没法收。原以为“媒体下场”只是花招,没想到圈层壁垒直接被敲碎。中国汽车媒体第一次正式变身“硬核测评员”,行业版图也要改个新模样。
热闹过后,事情会不会一地鸡毛?这场“媒体车队转型”其实藏着难题。赛道不是朋友圈,玩一次容易,年年都能玩得起才是真本事。现在媒体车队能靠企业资源支持,但细究底层逻辑,专业车队的养成需要持续投入、高强度训练,远不是拍几个视频那么简单。更何况,中国汽车文化积淀短,群众基础有限,再高规格赛事,也难说群众能真心买账。车队未来能否坚守竞技与专业测评并重?媒体人下场,会不会随着热度平息又回归屏幕后?
分歧也在加深。行业有声音说“车评人玩赛车,其实就是边缘实验,不代表主流。”更悲观的是,当前中国汽车媒体大都陷于广告、赞助、流量焦虑,测评标准水分太重。车队靠实战提升测评专业度美其名曰“创新”,但难保不会变成一时风潮。至于企业联合搞赛事,表面看是文化驱动,实际也是品牌营销,无形中夹杂着功利。
房车、赛事、媒体的结合,短时看很新鲜,长远得看市场认可。就像东北大花棉袄,穿出门一阵风光,能不能过冬保暖,还得看料子实不实。莲花杯如此高端,部分专业车手和车迷或许不买账媒体化赛事是不是丢了“纯粹竞技”的气质?跨界能不能真正补课中国汽车文化?一切都没定论,悬念还在。
说句心里话,这波媒体车队真的是稳准狠玩出了新花样。正方说“创新推动汽车文化”,反方说“专业性才是硬道理”。我站在反方阵营假装夸一句“你们跑得真带劲,场面真热闹,测评也专业,动静搅得全国都沸腾了!”但心里嘀咕赛道的门槛真不是闹着玩的,真要以车队为桥梁,把汽车文化深植进中国人的生活,还得看后续有多少媒体愿意“用身体说话”,有多少消费者会买单。企业跟风很容易,汽车文化玩到“长久演化”才是真的牛。别让一时热闹变成昙花一现,也别让专业测评沦为流量小品。
你们说吧,汽车媒体变身赛车手,这波到底是推动行业进步的真创新,还是企业花样营销的新套路?莲花杯为媒体车队敞开赛道大门,是中国汽车文化大跃进,还是另一个自说自话的“冠军独角戏”?评论区点个火,一起掰扯掰扯,谁给中国的赛车梦想真正踩下了油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