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NC750X升级亮点,配置争议,国产对比选择

夜幕下的停车场,灯光像油画残影,把一排摩托车的轮廓拉得又高又瘦。本田最新一台NC750X DCT刚刚停好,车主甩下头盔,眨眼间已点开朋友圈:“91800,真香还是割韭菜?”评论区像下班路上的高架桥,堵出一片“智商税”表情包。围观者中,有人吹嘘升级“有面儿”,也有人一脸无语:“一辆ADV,卖到国产两倍,还敢省配置?”

假如换你,口袋攒着9万多,站在这车旁,会觉得这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还是品牌溢价的魔术?或者直接问,你是在为“本田”二字买单,还是在为技术本身投票?

说回现场。新款NC750X DCT的升级没法算是大刀阔斧,更像一个“不敢出错”的老会计,在PPT里细抠每一页。外观嘛,用上了更加分明的整流罩切角,LED头灯换成“单眼”造型,晚上照明光束更集中,理论上夜路遇到的野狗能早些看清。前挡风板线条锐化,更像健身房里下班不离场的大叔,肌肉线条到位但没新花样。然而,关键位置的进化却不多——底子还是那套熟悉的745cc水冷并列双缸,最大输出58.6匹马力,低转提速稳健、油耗压得下去。核心动力更新的痕迹?本田选择了“传说中的稳定胜于一切”。

比较值得琢磨的,是这代DCT的油压传感器改进,低速跟车顿挫感抹去了许多,市区堵车时左手不用再上演小肌肉群耐力赛,腿脚残疾人都能闭眼入手。悬挂配置也动了刀,前后分别上了Showa的SDBV前叉与多连杆后减震,行程取了120mm的“中庸之道”;新铝合金轮毂帮整备质量剪掉1.8kg,弯道轻快不少。看下来,升级像换条新皮带,紧了,顺了,但真指望这身肌肉逆转潮流,难免有点强人所难。

真惹人瞪眼的,其实不是硬件升级是否超越时代,而是9万多的价格明晃晃摆着,本田居然还从配置清单“偷工减料”。定速巡航?没有。弯道ABS?还没轮到普及。电子减震?别想了。前轮挡泥板照旧短小,老毛病“泥水脸基尼”完美复刻。双闪灯什么的,本田用“无用论”搪塞,唯独能装下全盔的“假油箱”还能聊以自慰。

拿这配置去和CFMOTO、无极家的同价产品一比,就像90年代进口冰箱对上现在的互联网彩电——国产车型不仅70多匹马力起步,定速巡航、全彩互联、胎压监测、弯道ABS、电子避震、手把加热……一上手都是标配。你心里不免嘀咕:“新的5万差价,究竟是买本田盾标,还是给“情怀税”交了份子钱?”

本田NC750X升级亮点,配置争议,国产对比选择-有驾
本田NC750X升级亮点,配置争议,国产对比选择-有驾

说到这,行业里谁都明白,本田压根不着急讨好科技控或者年轻消费者,它靠的还是老本,守着一小撮认“故障率低、品控强、长年皮实”的老派实用主义者。这类车主,多半对高热高配免疫,图的就是“骑得住、扛得牢、修得少”,日常姑娘接送、下班通勤、偶尔拉到郊区溜一圈。NC750X历经十年,发动机、DCT变速箱一根筋打磨,油加92号就够,机油不用勤换,配件全国随便找,9万块拉到十年也许比国产换两辆还便宜。你要说外观拉风、骑行刺激感,本田说:你这是找错对象。

当然,配置党、性能控另有取向。你要快感、要参数爆表、要电子玩具堆满,9万多的国产ADV可以让你提前体验未来——只不过,某些三年后软件掉链、塑料件脆化、质保拉锯的细节,也得提前有心理准备。毕竟,做工和管控上,合资的底子确实还没被彻底拉下马。

这样一来,本田粉和国产粉互不服气。有人嫌它太肉、太老、太贵,有人骂国产“堆料不讲寿命”。在这个信息极度扁平、选项越来越多的市场里,“谁是智商税”其实不是单选题,是自我价值与风险偏好的试金石。

从我的职业习惯来看,用户有时比车企更懂证据。选车和破案类似,线索都摆在台面上,存疑的、容易磨损的、该升级没升级的坑与优点,一桩桩一件件,最后拼上的还是需求与心里的天平。你说9万买NC750X DCT值吗?站在本田的铁粉视角,省心、省油、保值,日后转手都不心疼。站在“配置”或“马力即正义”之巅,NC750X确实显得太佛,也太守旧。

其实摩托市场早过了用“进口=高贵”的年代,本田能扛到今天,靠的既有技术情怀,也有保守思维。升级诚意到底几分,市场说了算。被喷“割韭菜”,不见得全是冤屈,但被国产卷成配置怪兽,也不全是福音。就像我们验尸时判死因,一刀切得准不见得最有意义,还得问问死者生前到底需要什么。

毕竟,一辆摩托不只是交通工具,也是你对生活、风险、技巧和面子的取舍。

所以,9万多的NC750X DCT,是智商税还是物有所值?你会在罗列参数的表格里死磕到底,还是在车库归家的静夜里,让“本田信仰”悄悄作祟?欢迎落座,来聊聊你眼中的真相。

本田NC750X升级亮点,配置争议,国产对比选择-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